治平湯

ZHI P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0%
腎經 14%
心經 10%
膀胱經 9%
肺經 9%
胃經 7%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膽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治平湯中含有當歸,其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治平湯主治血虛、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改善血虛,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2. 養血潤燥: 當歸具有養血潤燥之效,能滋養氣血,潤澤腸道,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治平湯中加入當歸,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養血潤燥的作用,改善患者整體狀況。

治平湯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和解肝脾: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鎮痛、解痙、養血柔肝之功效。治平湯用於治療肝脾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脇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白芍可緩解疼痛,調節肝脾功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2. 養血柔肝,調和氣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可滋陰養血,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治平湯中加入白芍,可增強整體方劑的養血柔肝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治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治平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脾之證,而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消除濕熱,從而改善脾胃功能。
  2. 利水滲濕: 治平湯中常會加入一些利水滲濕的藥物,如澤瀉、豬苓等,而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有助於配合其他藥物,將體內多餘的水濕排出,達到消腫利水、改善水腫的效果。

總之,茯苓在治平湯中發揮健脾利濕、利水滲濕的功效,幫助調理脾胃,消除水濕,改善濕熱蘊脾之證。

治平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溼: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可有效祛除體內水溼,緩解因水溼停滯導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治平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水溼內停所致的浮腫、腹脹等病症,澤瀉的利水滲溼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狀。
  2. 健脾利水: 澤瀉還能健脾利水,促進脾臟運化水溼,降低體內水溼瀦留,從而改善脾腎陽虛導致的水腫。治平湯中的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也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與澤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治平湯中包含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豬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治平湯以治療水腫為主,豬苓能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2. 健脾益腎:豬苓兼具健脾益腎之效,可改善脾腎功能,進一步促進水濕代謝,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治平湯中加入豬苓,不僅能利水滲濕,更能兼顧脾腎之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治平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治平湯主治熱病煩躁,神昏譫語,口渴引飲,小便不利等症,梔子能清泄心火,解熱除煩,改善患者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

其二,梔子能利尿通淋,對於患者小便不利的情況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梔子亦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口舌生瘡等症亦有所幫助。

治平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治平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木香在此起到理氣止痛,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2. 健脾和胃:木香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治平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木香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促進營養吸收,進而達到治病目的。

治平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治平湯多用於治療脾胃濕阻、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而蒼朮可有效去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祛風止痛: 蒼朮亦有祛風止痛之效。治平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蒼朮有助於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治平湯中加入川楝子,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理氣止痛: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脅肋脹滿等症狀,川楝子能有效緩解。
  2. 殺蟲消積: 川楝子亦有殺蟲消積的功效,對於蟲積腹痛、積食停滯等症狀,川楝子可起到驅蟲、消食的作用。

因此,治平湯中加入川楝子,旨在通過疏肝理氣、止痛、殺蟲消積等作用,達到治療肝鬱氣滯、積食停滯所致的脘腹疼痛等症狀的功效。

治平湯中加入茴香,主要是基於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茴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此外,茴香還有理氣行氣的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對於治平湯所治療的寒凝氣滯、脾胃不和等病症有輔助治療效果。

治平湯中加入橘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橘核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調經止痛: 橘核亦可調經止痛,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症狀。

治平湯中加入橘核,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治平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溫陽散寒、行氣止痛。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通心陽、散寒止痛、溫腎助陽、引藥入腎等功效。

方中加入肉桂,一方面可以溫暖脾胃,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另一方面,肉桂的溫陽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畏寒等症狀。此外,肉桂還能與其他藥材相配伍,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治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治平湯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的病症,陳皮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降逆止嘔: 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脾胃氣滯、濕阻中焦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治平湯中加入陳皮,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陳皮在治平湯中起到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患者的症狀。

治平湯中加入荔枝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荔枝核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其能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尤其是因濕熱阻滯脾胃所引起的嘔吐,可輔助治平湯清熱化濕、和胃降逆。
  2. 理氣止痛: 荔枝核亦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對於因氣滯血瘀或脾胃虛弱所致的腹部疼痛,荔枝核可協同治平湯中其他藥材發揮作用,緩解疼痛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治平湯 」介紹

治平湯是中藥方劑之一,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治療疝氣疼痛、小便火熱赤紅等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

  1.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3.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4.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5.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6.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7. 木香: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8.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9. 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10. 茴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11. 橘核:具有理氣行氣、化痰止咳、潤腸通便、健脾消食等功效。
  12.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3.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14. 荔枝核:具有補氣益血、溫陽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

主治功效:

治療所有疝氣疼痛,向上衝擊到心臟,小便火熱赤紅。

結論:

中藥方劑「 治平湯 」是一款具有多種功效的方劑,可治療多種疾病。其組成藥物均具有藥性平和、副作用小等優點,在臨牀應用中具有顯著療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3分,白芍1錢,茯苓1錢,澤瀉7分,豬苓8分,山梔7分,木香5分,蒼朮1錢,川楝子1錢,小茴6分,橘核7分(炒,研),肉桂8分,陳皮7分,荔枝核1錢3分(燒焦,研)。
寒甚,加吳茱萸5分;脅痛,加柴胡7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通便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治平湯, 出處:《會約》卷十三。 組成:當歸1錢3分,白芍1錢,茯苓1錢,澤瀉7分,豬苓8分,山梔7分,木香5分,蒼朮1錢,川楝子1錢,小茴6分,橘核7分(炒,研),肉桂8分,陳皮7分,荔枝核1錢3分(燒焦,研)。 主治:一切疝氣痛,上衝心,小便赤。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