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散

ZH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腎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1%
膀胱經 11%
膽經 7%
胃經 5%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躑躅散方劑中包含杜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毒性與藥性兼具: 杜鵑花具有毒性,但其毒性主要集中於葉片和花朵,根部則相對較低。而中醫認爲,毒性與藥性往往相輔相成,杜鵑根部具有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藥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
  2. 炮製方法安全: 躑躅散中使用的是杜鵑根部,且經過嚴格的炮製處理,例如去皮、切片、曬乾等步驟,有效降低其毒性,使其藥性得以安全發揮。

「躑躅散」方中含有「白花蛇」的原因主要有二:

  1. 祛風濕止痛:白花蛇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白花蛇可起到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的作用。
  2. 活血化瘀:白花蛇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白花蛇在「躑躅散」中起到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躑躅散中含有天雄,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濕止痛: 天雄性溫熱,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躑躅散本身主治風寒濕痹,四肢疼痛,故加入天雄以增強其祛風止痛之效。
  2. 活血化瘀: 天雄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風寒濕痹常伴有瘀血阻滯,而天雄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進一步緩解疼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躑躅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菊花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躑躅散爲清熱解毒之劑,以治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症。菊花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涼血止血:菊花還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躑躅散中常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容易導致出血。加入菊花,可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防止藥性過於偏燥而引起出血。

綜上所述,菊花在躑躅散中的加入,體現了中醫配伍的精妙,既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又能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臨牀應用更安全有效。

躑躅散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祛風止痙: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痙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躑躅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內盛、風火上炎導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絡止痛: 天麻還能通絡止痛,對於風溼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躑躅散中還包含其他具有通絡止痛作用的藥物,天麻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

躑躅散中包含肉桂,主要是利用其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溫陽散寒,可溫煦脾腎,驅散寒邪;活血通絡,可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在躑躅散中,肉桂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協同作用,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躑躅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躑躅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藁本可通過疏散風寒,止痛止癢,減輕患者的症狀。
  2. 配伍相宜: 躑躅散中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功效的藥物,例如地榆、蒼朮等。藁本與這些藥物配伍,可以增強疏風止癢、清熱解毒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藁本在躑躅散中的運用,是基於其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以及與其他藥物的配伍相宜,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躑躅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躑躅散主治肺寒咳嗽,細辛可溫肺散寒,使肺氣宣通,痰液易於咳出。
  2. 通鼻竅:細辛辛溫走散,能通鼻竅,解除鼻塞。躑躅散中常配伍其他辛溫解表之藥,細辛可助其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綜上所述,細辛在躑躅散中起著溫肺化痰、通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肺寒咳嗽的效果。

躑躅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祛風散寒:羌活性溫,入肝經,擅長祛除風寒濕邪,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
  2. 通絡止痛:羌活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羌活在躑躅散中可發揮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躑躅散中包含秦艽,主要是由於秦艽具有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

秦艽味苦性寒,入肝經,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止痛,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躑躅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疾病,而秦艽的功效正與之相符,因此被列入方劑組成之中。

躑躅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性微溫,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夠疏散風寒濕邪,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而躑躅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防風的祛風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病症。
  2. 配合其他藥物: 躑躅散中包含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這些藥物也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防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加強祛風止痛的效果,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躑躅散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

羚羊角味鹹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熄風散熱之效。而躑躅散主治熱病神昏、驚厥抽搐、咽喉腫痛等症,其病機多為熱毒入心、神志不清,故以羚羊角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以緩解病症。

此外,羚羊角還有開竅醒神之功,可幫助患者恢復神志,更能增強藥效。因此,羚羊角在躑躅散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促進其恢復。

躑躅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躑躅散中含有毒性較強的藥材,例如杜鵑花。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的作用,可減輕杜鵑花毒性對人體的傷害,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提高整體療效。例如,甘草可與杜鵑花中的毒性成分相互作用,增強其止痛、消炎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躑躅散」

中藥方劑「躑躅散」,主要成分是:杜鵑、白花蛇、天雄、菊花、天麻、肉桂、藁本、細辛、羌活、秦艽、防風、羚羊角、甘草,主治功效是:暴風來襲,毒氣夾雜著風,突然上行發作,傷及頭部,因此會頭痛,眼睛也會感到暈眩。

  • 杜鵑: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花蛇:性味苦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

  • 天雄:性味辛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等功效。

  • 菊花:性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降壓、散風解表、清熱瀉火等功效。

  • 天麻: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溼、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肉桂:性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溼、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之功效。

  • 藁本:性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溼、活絡止痛等功效。

  •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羚羊角:性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熄風止痙、鎮驚安神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躑躅散」主要成分是杜鵑、白花蛇、天雄、菊花、天麻、肉桂、藁本、細辛、羌活、秦艽、防風、羚羊角、甘草,主治功效是:暴風來襲,毒氣夾雜著風,突然上行發作,傷及頭部,因此會頭痛,眼睛也會感到暈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踯躅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踯躅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頭痛梅尼爾氏病胰臟炎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踯躅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八引《小品方》。 組成:羊踯躅1分,乾薑1分,藜蘆(熬)1分,附子(炮)1分,巴豆(去皮心,熬)1分,野葛皮1分,肉桂1分,丹砂(研)1分,雄黃(研)1分,蜈蚣(炙)1分。 主治:蠱毒腹痛,註下赤血。

踯躅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踯躅花1兩(酒拌,微炒),白花蛇肉1兩(酒浸,炙令微黃),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甘菊花半兩,天麻1兩,肉桂1兩(去皺皮),藁本1兩,細辛3分,羌活1兩,秦艽1兩(去苗),防風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風毒氣上攻,頭痛目眩。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