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經湯

YI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2%
肺經 11%
胃經 10%
膽經 5%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益經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熟地黃性溫潤,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益經湯為滋陰補血之劑,熟地黃能補益腎陰,促進血細胞生成,改善血虛症狀,是方中滋陰補血的關鍵藥物。

其二,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能起到協同作用。熟地黃滋陰補血,能與當歸、川芎等藥物相配合,使補血之力更強;同時,熟地黃也能與芍藥、白芍等藥物相配合,緩解血虛所致的疼痛。

益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益經湯多用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月經失調。
  2. 固攝止血: 白朮還具有固攝止血的功效,可以收斂脾胃,防止氣血外溢。對於脾氣虛弱導致的崩漏,白朮可以固攝脾氣,止血止帶,改善症狀。

綜上所述,白朮在益經湯中起著健脾益氣、固攝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月經不調等症狀。

益經湯中包含山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補腎益精: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潤燥的功效。益經湯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山藥能補腎填精,增強腎氣,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健脾益氣: 山藥同時也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夠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益經湯中常加入黃芪等補氣藥材,山藥能夠起到輔助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

益經湯中使用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其性溫能補血,味甘能養血,辛能行氣,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益經湯多用於血虛、血瘀導致的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潤燥生津:當歸具有一定的潤燥生津功效,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益經湯中常配合其他滋陰潤燥的藥物,共同發揮潤燥生津的功效。

益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緩解痙攣的作用。益經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肝鬱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白芍可滋養肝血,緩解肝鬱,從而改善這些症狀。
  2.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以緩解肝鬱氣滯所引起的胸脅疼痛、腹痛等症。在益經湯中,白芍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益經湯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因其具有安神寧心之功效,能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酸棗仁性味甘酸,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之功效。其富含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緊張焦慮,促進睡眠,對於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

因此,在益經湯中加入酸棗仁,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養血、安神寧心之功效,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益經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益經湯主治血熱妄行、瘀血阻絡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牡丹皮可清熱涼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
  2. 活血化瘀:牡丹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益經湯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達到止血的效果。

益經湯方劑中包含沙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養血: 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益經湯常用於治療陰虛血燥、津液不足所致的病症,而沙參能滋陰養血,補充津液,改善陰虛症狀,提高藥效。
  2. 清熱解毒: 沙參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症狀。益經湯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使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作用,達到更佳療效。

益經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益經湯主要針對肝鬱脾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柴胡可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肝氣得以舒展,進而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2. 協調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柴胡升陽舉陷,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柴胡與益經湯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白芍等相配伍,可協調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

益經湯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強筋的功效。

杜仲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益經湯主治腎虛腰痠、筋骨無力、婦女腰痠腹痛、胎動不安等症狀,而杜仲正可補益腎氣,強健筋骨,緩解上述症狀。

此外,杜仲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水腫亦有一定療效,與益經湯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益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益經湯主治血虛氣弱、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等症,而人參的補氣作用,能增強體質,為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提供基礎。
  2. 扶正祛邪:益經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補血、清熱解毒的藥物,而人參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抵禦外邪入侵,增強機體抵抗力,使治療效果更佳。

總之,人參在益經湯中起到補氣固本、扶正祛邪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血虛氣弱等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益經湯,溫暖且滋養的草藥混合物,以其調理女性荷爾蒙的不平衡而聞名。常見於治療絕經前症候羣,更年期症狀,包括潮熱、盜汗、心悸和情緒波動。益經湯使用幾種草藥,以其各自的特性來發揮溫暖、滋補、滋養的功能,從而緩解更年期的不適。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衰、失眠等症狀。

沙參具有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的作用,藥理成分含有皁甙類、多糖、蛋白質等,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用於治療肺陰虛、支氣管炎、胃熱嘔吐、胃陰虛口渴等症。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調理氣血、潤燥通便,改善貧血等症狀。其性涼味酸,可清肝潤燥,並具有降溫、鎮靜、止咳化痰、滋潤皮膚和調節汗液分泌之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益經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大熟地1兩(9蒸),白朮1兩(土炒),山藥5錢(炒),當歸5錢(酒洗),白芍3錢(酒炒),生棗仁3錢(搗碎),丹皮2錢,沙參3錢,柴胡1錢,杜仲1錢(炒黑),人參2錢。 主治:年末七七,由於心、肝、脾之氣鬱,經水先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