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風散

YI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13%
大腸經 13%
腎經 6%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心包經 3%
心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宜風散中含有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峻下逐瘀: 巴豆性烈,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逐瘀消癥的功效。對於風寒溼邪阻滯經絡,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巴豆可通過峻下逐瘀,使邪氣得以降泄,瘀血得以降解,從而緩解症狀。

二、引藥入經: 宜風散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但其藥性較緩和,難以直達病竈。而巴豆的峻下之力,可以引領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其藥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宜風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宜風散針對風熱壅盛,內陷肌表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而大黃可清熱解毒,消散風熱,達到治標之效。
  2. 通腑泄熱:大黃可通暢腸胃,促進排泄,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緩解發熱、便祕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因此,大黃在宜風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瀉火解毒、通腑泄熱的功效,有助於解決風熱壅盛的病症。

宜風散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通便軟堅之效。宜風散多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芒硝可清熱解毒,消散風熱,減輕炎症反應。
  2. 通利竅道:芒硝具有通利竅道的作用,可引導藥物直達病竈,加強藥效。宜風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芒硝可幫助藥物快速穿透組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宜風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宜風散中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而肝氣鬱滯往往與風寒溼邪阻滯經絡有關,枳殼可起到疏肝理氣,解除阻滯,從而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食導滯,和胃降逆:枳殼還能消食導滯,和胃降逆,對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風寒溼邪侵襲人體,常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枳殼可通過消食導滯,幫助脾胃運化,從而改善消化功能,增強抗邪能力。

宜風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燥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性燥,能燥濕化痰,且能理氣寬中,有助於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解除因濕邪阻滯所致的風寒外感之症。
  2. 和中降逆:陳皮具有和胃降逆之效,可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與宜風散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因此,陳皮在宜風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寒濕邪所致的諸多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宜風散」,主要成分是:巴豆、大黃、芒硝、枳殼、陳皮,主要功用是:痔疾。

巴豆性味辛烈,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

中藥方劑「宜風散」中的成分,各有其獨特功效,相互配合,可協同治療痔疾。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這些成分組合在一起,能夠有效緩解痔疾的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

傳統服藥法


巴豆(去油)、大黃(炮)、樸消、枳殼、陳皮(去瓤)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溫服。如服藥後大便結澀,2-3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宜風散, 出處:《急救仙方》卷四。 組成:巴豆(去油)、大黃(炮)、朴消、枳殼、陳皮(去瓤)各等分。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