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熱湯

QU R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21%
肺經 21%
肝經 11%
心經 11%
大腸經 11%
小腸經 0%
三焦經 0%
心包經 0%
腎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祛熱湯,出自《千金方》,由大黃、芒硝、甘草、龍齒、枳殼五味藥組成,主治嬰兒從出生一百天後,身體長得強壯,發熱兼有驚風。

大黃,味苦、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利水通便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結便祕、熱痢腹痛、血熱吐衄、咽喉腫痛、癰瘡腫毒等。

芒硝,味苦、鹹,性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消腫、潤腸通便、軟堅散結等功效。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龍齒,味甘、鹹,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涼血、明目退翳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結便祕、熱痢腹痛、血熱吐衄、咽喉腫痛、癰瘡腫毒等。

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理氣消脹、化痰止咳、瀉下通便等功效。用於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咳嗽痰多、便祕等。

祛熱湯五味藥組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利水通便等功效,用於治療嬰兒從出生一百天後,身體長得強壯,發熱兼有驚風,取得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3錢,黃連2錢,厚朴2錢,桃仁2錢,樸消2錢。
水煎,不拘時服。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芒硝、甘草、龍齒、枳殼,均有清熱瀉火、通便開竅的功效。大黃、芒硝瀉下力強,甘草、龍齒、枳殼緩和其瀉下之力,使其不至過於峻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祛熱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大黃3錢,黃連2錢,厚朴2錢,桃仁2錢,朴消2錢。 主治:火結。

祛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組成:大黃(銼,炒)1分,朴消1分,甘草(炙),龍齒1分,枳殼(去瓤,麸炒)1兩。 主治:小兒百日以來,結實壯熱兼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