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金

一字金

YI ZI J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9%
脾經 13%
胃經 10%
膀胱經 10%
腎經 9%
心經 8%
大腸經 4%
膽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字金」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解痙: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具有疏散風熱、解痙止搐的功效。對於風熱痰火引起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緩解。
  2. 化痰散結:白僵蠶還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可以治療痰濕凝滯、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哮喘、瘰癧等疾病。

因此,在「一字金」方劑中加入白僵蠶,可以發揮其疏風解痙、化痰散結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一字金方劑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之效。一字金方劑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威靈仙可有效疏通經絡,解除痺痛,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一字金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一字金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白礬的燥濕止癢作用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症狀,並抑制濕邪的滋生。

2. 收斂止血:白礬亦有收斂止血之效。部分濕疹患者伴有滲出液,白礬可收斂滲出液,減少分泌,並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白礬在 一字金方劑中發揮著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作用,有效改善皮膚病症。

「一字金」方劑中含有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一字金方劑多用於治療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痛、齒痛、鼻塞等症,細辛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細辛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例如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伍,可增強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一字金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一字金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減輕副作用。
  2. 補氣益脾: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作用。一字金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疾病,甘草可以補充氣血,增強脾胃功能,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一字金」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初生嬰兒七日外,臍風撮口,以及卒中、急慢驚風、牙關緊閉、痰涎壅盛等證。

  1. 臍風撮口:古代認為初生兒因斷臍不當,風邪由臍入侵,引發抽搐、口噤不開、面青唇紫之症,屬「撮口臍風」。此症危急,多與肝風內動、痰阻經絡相關。
  2. 急慢驚風:急驚風多因熱極生風,慢驚風則常因虛風內動,臨床見抽搐、神昏、牙關緊閉。
  3. 卒中、痰涎上壅:風痰阻竅,氣機逆亂,致突然昏仆、口噤不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分析

  1. 熄風止痙

    • 僵蠶(5錢):祛風化痰,止痙,善治驚風抽搐。
    • 全蠍(3個,炒):熄風鎮痙,通絡止痛,為治驚風要藥。
    • 明天麻(2錢):平肝熄風,緩解肢體拘攣。
  2. 開竅醒神

    • 麝香(少許):芳香開竅,醒神辟穢,助通閉塞之竅。
    • 辰砂(1字,即微量朱砂):鎮心安神,清熱解毒,兼治驚癇。
  3. 祛風化痰

    • 威靈仙(4錢):祛風濕,通經絡,亦能化痰涎。
    • 明礬(2錢):燥濕化痰,解毒殺蟲,助消風痰壅滯。
  4. 散寒通絡

    • 細辛(1錢):散寒祛風,開竅止痛,助通閉塞之牙關。
  5. 調和藥性

    • 甘草(5分):緩和藥性,解毒和中。

配伍邏輯

  • 風痰為病,標本兼治

    • 僵蠶、全蠍、天麻息內風、止痙搐,治其標(抽搐口噤);
    • 威靈仙、明礬、細辛祛外風、化痰涎,治其本(風痰阻絡);
    • 麝香、辰砂開竅醒神,助藥力直達病所。
  • 外用內治相結合

    • 方中薑汁調藥抹牙關,取其辛散開閉之效;
    • 鹽梅擦牙根,酸咸軟堅,刺激涎分泌以緩解緊閉。

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以熄風止痙、豁痰開竅為主,針對風痰壅盛、經絡閉阻之證。尤其初生兒臍風,因風邪痰濕鬱滯,肝風易動,故以蟲類藥(僵蠶、全蠍)熄風,礬、辛化痰開閉,麝香透達竅絡,共奏「通絡-化痰-鎮驚」之效。

附註

方中「一字」為古代劑量單位(約0.3-0.5克),「辰砂一字」示其用量極微,避免重鎮過度傷正。全方側重急救治標,契合小兒驚風發病急驟之特性。

傳統服藥法


僵蠶5錢,威靈仙4錢,細辛1錢,明礬2錢,麝香少許,明天麻2錢,甘草5分,全蠍3個(炒),辰砂1字。
上為細末。
每用1字至5分,薑汁、沸湯調和,以指抹入牙關內,再以鹽梅擦牙根上下,次進以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四肢抽搐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一字金,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僵蠶5錢,威靈仙4錢,細辛1錢,明礬2錢,麝香少許,明天麻2錢,甘草5分,全蠍3個(炒),辰砂1字。 主治:小兒臍風撮口。

一字金,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僵蠶(去絲)4錢,威靈仙(去蘆)4錢,明白礬(生用)2錢,細辛(去葉)1錢,甘草(生用)2錢半。 主治:初生嬰兒,七日之外,欲成臍風撮口;及卒中,急慢驚風,牙關緊急,痰涎上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