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夜明八味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其性溫和,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夜明八味湯主要針對肝腎陰虛所致的目昏不明、視物不清等症,熟地黃能滋養肝腎,補益精血,改善肝腎陰虛,從而緩解視力減退的症狀。此外,熟地黃還有滋潤肝腎,改善視力模糊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夜明八味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熄風止痛: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熄風止痛的功效。夜明八味湯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肝風內動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等症,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眼部炎症和疼痛。
- 配伍增效: 牡丹皮與其他藥材如生地黃、枸杞子等相配伍,可增強清熱養陰、滋腎明目的功效,進一步緩解肝腎陰虛、肝風內動所致的視力下降、眼部不適等症狀。
夜明八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滋養明目: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夜明八味湯以補腎滋陰為主,但腎虛常伴脾虛,脾虛則水濕不化,影響腎氣運化,更易加重目眩、視物模糊等症。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脾腎協調,從根本上改善目疾。
- 清熱瀉火,通竅明目: 茯苓亦有清熱瀉火之效,可緩解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夜明八味湯中部分藥材性偏溫燥,加入茯苓可起到平衡作用,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加溫和,更有利於滋養明目。
夜明八味湯中包含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益肝腎,改善視力: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滋陰補腎的功效。夜明八味湯主治目昏、夜盲、視力減退等症狀,而山藥可以補益肝腎,改善肝腎功能,從而促進視力恢復。
2. 滋養陰液,潤澤目睛:山藥富含黏液蛋白,具有滋養陰液的作用。目睛為肝之竅,需要充足的陰液滋養才能保持明亮。山藥可以滋養陰液,潤澤目睛,緩解因陰虛不足導致的視力下降。
夜明八味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祛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目昏花等症狀。
2. 清熱瀉火: 夜明八味湯治療的目赤腫痛等症,多為肝火上炎、濕熱內蘊所致。澤瀉能清熱瀉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消除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總而言之,澤瀉在夜明八味湯中起到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濕熱症狀,恢復視力。
夜明八味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陽,助陽氣上行,明目: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腎、心、脾經,具有溫腎陽、補腎氣、散寒止痛的作用。腎主藏精,精血生髓,髓通於腦,腦為元神之府,目受神明所照。肉桂溫補腎陽,使腎陽充沛,則精血充足,髓液充盈,元神旺盛,上行於目,故可改善視力,治療夜盲症。
- 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 肉桂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血供,有利於視力恢復。夜盲症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導致眼部供血不足而引起。肉桂溫通經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營養物質和氧氣的供應,緩解夜盲症狀。
夜明八味湯中添加附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夜明八味湯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導致的視力減退,眼乾澀,頭暈耳鳴等症狀。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可以溫補腎陽,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視力下降等症狀。
- 引藥入肝: 附子具有引藥入肝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性引導至肝臟,增強藥效,更好地改善肝腎陰虛症狀。
因此,夜明八味湯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更好地溫陽散寒,引藥入肝,達到治療肝腎陰虛,改善視力效果。
夜明八味湯中包含「夜明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明目: 夜明砂為蝙蝠糞便,具有補腎益精、清熱明目之功效。其性寒,入腎經,能滋補腎陰,改善腎虛所致的視力下降、夜盲等症狀。
- 配伍協調: 夜明八味湯以滋陰補腎為主,其中包含石決明、枸杞子等清肝明目藥物,夜明砂加入其中,既能補腎,又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清熱明目效果。
因此,夜明砂在夜明八味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對於腎虛引起的視力問題,具有較好的療效。
夜明八味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性燥,味辛苦,能燥濕健脾,祛除脾胃濕氣,有助於改善因脾胃濕困而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瞼沉重等症狀。
- 化痰開竅:蒼朮入肺經,能化痰開竅,疏通經絡,改善因痰濕阻滯導致的視力下降、眼目昏花等症狀。
蒼朮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山藥、枸杞等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眼部疾病,達到夜明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夜明八味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源自「腎陽虛憊,命門火衰」所致之視網膜色素變性。中醫理論中,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開竅於目。《黃帝內經》云:「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腎陽不足則命門火衰,無法溫煦臟腑,導致精微不升、目失所養,表現為視力減退、視野縮小、眼底色素沉著等。傳統以溫補腎陽、益精填髓為治則,使火暖土旺,精血上輸於目。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補腎陽:核心框架
- 桂附地黃丸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黃肉)滋補肝腎之陰;丹皮清虛熱;澤瀉、雲苓滲濕泄濁;少量肉桂、附子(1.5-3克)溫助命門之火,體現「陰中求陽」之法,符合《景岳全書》「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的理念。
- 附子配伍肉桂:二者協同提振腎陽,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守而不走,共奏溫通之效。
針對目疾的專藥配伍
- 夜明砂(15克):為蝙蝠科動物乾燥糞便,傳統用於夜盲、目翳。其性辛寒,可散血消積,與溫陽藥相配,既防燥熱傷陰,又引藥入肝經目系。
- 蒼朮(12克):健脾燥濕,升清陽以助精血上承於目。李東垣《脾胃論》強調:「九竅不利,皆脾胃之所生。」此藥配伍茯苓、澤瀉,調理中焦氣化,助腎陽布散。
方劑整體邏輯
- 標本兼治:以桂附地黃丸打底,治腎陽虛之本;夜明砂、蒼朮直擊目疾之標,改善眼底循環與代謝。
- 動靜結合:大量熟地(12克)滋陰靜守,佐以少量附子(1.5克)動而溫煦,避免過燥傷陰,適合慢性眼病長期調理。
現代病症對應原理
視網膜色素變性屬中醫「高風雀目」範疇,其「視野縮小、色素沉積」與腎陽虛弱、痰瘀阻絡相關。此方通過:
- 改善微循環:肉桂擴張血管,附子強心,增強視網膜血供。
- 調節代謝:蒼朮、茯苓降低組織水腫,夜明砂可能含維生素A前體,輔助視色素合成。
- 神經保護:熟地、山茱萸抗氧化,減緩光感受器細胞凋亡。
此案例療效關鍵在於「溫陽不助火,滋陰不礙脾」,緊扣病機,故能長期穩定。
傳統服藥法
熟地12克,丹皮9克,雲苓12克,山藥9克,澤瀉6克,黃肉9克,肉桂3克,附子1.5克,夜明砂15克,蒼朮12克。
溫腎壯陽。
水煎服。每日一劑。
視網膜色素變性:梁某某,女,24歲,汽車廠工人。近一年多來視力減退,經本廠醫院治療無效,於1973年7月16目介紹來診求治。檢查:視力右眼0.9,左眼0.7,外眼無異常。眼底:雙眼視神經乳頭色蠟黃,網膜有散在的褐色素斑點、斑塊,視野縮小。全身情況尚好,脈弦細,舌質淡,苔薄。臨床診斷為視網膜色素變性(雙)。治療用「夜明八味湯」加減,共投32劑,症狀得除,眼底網膜較前改善。為鞏固其效果,又投桂附地黃丸50丸,早、午、晚各服1丸。再次來診檢查,見眼底較前又有改善,追蹤三年,已婚生育二胎,且未見復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夜明八味湯有溫補腎陽的功效,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服用夜明八味湯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夜明八味湯, 出處:《千家妙方》引齊強方。 組成:熟地12g,丹皮9g,雲苓12g,山藥9g,澤瀉6g,黃肉9g,肉桂3g,附子1.5g,夜明砂15g,蒼朮12g。 主治:溫腎壯陽。主治:命門火衰,腎陽虛憊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