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中湯

YANG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1%
大腸經 14%
心經 14%
腎經 13%
肝經 7%
胃經 7%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養中湯中包含半夏曲,主要是為了緩解脾胃氣滯、濕阻所致的諸多不適

半夏曲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理氣消痞。它能有效地消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同時也能疏通氣機,解除氣滯

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悶、食慾不振、腹脹、嘔吐、腹瀉等症狀,半夏曲均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半夏曲也能止咳化痰,適用於痰濕咳嗽

養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氣益脾的功效。許多中藥材性偏寒、熱或燥,加入甘草能調和其藥性,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大的刺激或副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如與黃芪配合,能補氣固表;與桂枝配合,能溫通經脈。因此,甘草在養中湯中起到重要的調和和增效作用,使藥方更具療效。

養中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腎陽虛,寒凝血脈,導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補陽氣,驅散寒邪的作用。
  2. 溫通氣血:肉桂還能溫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脈象沉細等症狀。對於因寒邪阻滯經脈,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肉桂也能起到溫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因此,養中湯中加入肉桂,能有效地溫陽補腎,溫通氣血,改善因脾腎陽虛、寒邪阻滯經脈引起的各種症狀。

養中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方中含罌粟殼,此藥材性平味酸澀,入脾、肺經,擅長收斂固澀,止瀉止痛。在養中湯中加入罌粟殼,目的為增強方劑對腸胃的收斂作用,有效緩解腹瀉、滑脫不禁等症狀。此外,罌粟殼還能輔助改善虛弱患者的食慾,促進飲食吸收,從而達到養中益氣之效。需注意的是,罌粟殼含有微量生物鹼,使用時應遵醫囑,以免產生不良反應。綜上所述,罌粟殼在養中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既固腸止瀉,又溫中補虛,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中湯」

中藥方劑「養中湯」,主要成分是半夏曲、甘草、肉桂、罌粟殼,主治功效是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滿短氣、語聲不出、晝夜不止、飲食減少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半夏曲:性味辛、溫、燥,歸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脹滿、理氣和中等功效。臨牀上,半夏曲可適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短、噁心嘔吐、胃脹腹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 罌粟殼:性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鎮咳、止瀉、止痢、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罌粟殼可適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腹瀉、痢疾、疼痛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養中湯」,具有溫肺化痰、益氣止咳、寬中行氣、益氣養陰的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滿短氣、語聲不出、晝夜不止、飲食減少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炮裂,去皮尖臍)1枚,沈香半兩,木香半兩,人參1兩,官桂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養中湯性溫,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高血脂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咳嗽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噁心反胃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養中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張渙方。 組成:大附子(炮裂,去皮尖臍)1枚,沉香半兩,木香半兩,人參1兩,官桂1兩,半夏(湯浸7遍,焙乾)1兩。 主治:養脾胃。主治:嘔吐不止。

養中湯, 出處:《局方》卷四(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半夏曲(炙)8錢,甘草(爁)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罂粟殼(去蒂蓋,蜜炙)2兩半。 主治: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滿短氣,語聲不出,晝夜不止,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