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雙解散
NIU HUANG SHUA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雙解散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化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化寒、散寒止痛的功效。方中牛黃清熱解毒,而肉桂溫陽化寒,二者相配,寒熱相濟,可避免清熱過度傷陽,更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病症。
- 助藥力行: 肉桂能促進藥力運行,使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清熱瀉火,肉桂的溫陽之力可助其藥效發揮,使清熱效果更佳。
牛黃雙解散方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功效,可清瀉腸胃濕熱,並能解毒消腫,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牛黃、黃芩等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毒之效。
2. 瀉火通便: 方中加入大黃,可促進腸道蠕動,通便排毒,降低體內熱毒積聚,達到瀉火通便之功效,尤其適用於熱毒壅盛,便祕腹脹的病症。
總之,大黃在牛黃雙解散方中,起著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作用,為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物。
牛黃雙解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口苦等症狀,配合牛黃、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有助於消除內熱,改善肝鬱體質。
- 調和藥性: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可緩解方中其他藥物燥熱之性,避免寒熱不平衡,同時又能增加藥物的親和性,增強療效。
牛黃雙解散方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熱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方中牛黃清熱解毒,黃芩、梔子清熱瀉火,而牽牛子則更進一步促進腸道蠕動,將積滯熱毒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通利大便的目的。
2. 消腫散結: 牽牛子除了通便作用外,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方中柴胡、枳殼疏肝理氣,配合牽牛子消散瘀滯,有助於消除積聚於體內的熱毒,促進病竈消散。
總而言之,牽牛子在牛黃雙解散方中,不僅作為通便藥物,同時也發揮消腫散結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通利大便、消腫散結的功效。
牛黃雙解散方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方中因牛黃、黃連等藥性偏苦寒,易傷脾胃,導致濕濁內停,而澤瀉可助其利水滲濕,減輕寒涼之性,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2. 瀉火解毒: 澤瀉能引火下行,並有助於清熱解毒。方中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澤瀉可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解毒利濕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牛黃雙解散方中包含桃仁,主要因為其活血化瘀與通絡止痛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肺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作用。方中因病症常伴有血瘀阻絡,疼痛難忍,而桃仁可破血行瘀,打通經絡,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牛黃雙解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因有牛黃、黃芩等寒涼藥物,加入乾薑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陽氣,同時也能促進藥物運行,增強藥效。
- 配合方劑整體功效:牛黃雙解散主治外感風寒夾濕,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惡等。乾薑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如牛黃清熱解毒,黃芩清熱燥濕,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牛黃雙解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的功效,可降低牛黃、黃連等藥物的苦寒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
- 增強藥效,和中補氣: 甘草可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如與黃連、黃芩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清熱瀉火之效;同時,甘草具有一定的補氣作用,可改善因疾病引起的氣虛乏力等症狀。
主治功效
牛黃雙解散:中醫藥方劑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牽牛子: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項:
總結:
牛黃雙解散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熱毒便閉、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肉桂2錢半,大黃(炒)2錢半,芍藥2錢半,牽牛(杵,炒)2錢半,澤瀉2錢半,桃仁(去皮尖,炒)2錢半,炙甘草1錢,乾薑1錢。
上分2劑。水煎,空心、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用量較大,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雙解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肉桂2錢半,大黃(炒)2錢半,芍藥2錢半,牽牛(杵,炒)2錢半,澤瀉2錢半,桃仁(去皮尖,炒)2錢半,炙甘草1錢,乾薑1錢。 主治:便癰內蘊熱毒,外挾風邪,或交感強忍精氣,以致淫精交錯,壅結腫痛,或大小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