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托黃耆湯

NEI TUO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肺經 14%
三焦經 11%
腎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8%
肝經 8%
膽經 7%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膀胱經 2%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內託黃耆湯以黃芪為君藥,補氣固表,但同時也容易燥熱傷陰,生地黃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平衡黃芪的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傷陰。
  2. 滋陰養血: 黃芪補氣固表,容易耗傷陰血,生地黃則能滋陰養血,使氣血調和,避免氣虛無力,同時也可防止補氣過度而導致血虛。

生地黃與黃芪相配,一清一補,相輔相成,既能補氣固表,又能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使藥效更加全面、溫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陰囊濕疹、陰癢、小便不利等症。黃柏可以清熱瀉火,消解濕熱之邪,並抑制細菌感染,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2. 配伍黃耆,扶正祛邪: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黃柏與黃耆配伍,一寒一溫,寒者清熱瀉火,溫者扶正培本,相輔相成,以達到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的效果,促進病患恢復。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助氣: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助氣行血的功效。黃耆性溫,甘,入脾、肺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兩者配伍,溫陽助氣,可增強黃耆補氣升陽之效,使藥力直達病所。
  2. 溫通血脈:肉桂能溫通血脈,散寒止痛,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尤其是對於陽虛氣虛、血脈瘀滯所致的寒痛、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兼除濕邪: 羌活性辛溫,具有散風寒、除濕邪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而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腫痛等症狀。內託黃耆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羌活的加入可有效疏解外邪,使補氣血藥物更易於發揮作用。
  2. 助黃芪補中益氣: 黃芪性溫,補中益氣,但單獨使用容易出現燥邪傷津的弊端。羌活性辛溫,具有通暢經絡、行氣活血的作用,與黃芪配合使用,可有效緩解黃芪的燥性,使補氣血更加平和,不易出現副作用。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內託黃耆湯以補氣為主,但氣血相生,氣虛則血虛,故加入當歸以補血活血,促進氣血運行,使補氣效果更佳。

二、緩解黃芪燥性,增強藥效:黃芪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生肌託毒的功效。但黃芪性偏燥,長期服用可能導致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當歸性潤,可緩解黃芪燥性,使藥效更溫和,同時也增強了藥效。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土瓜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土瓜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增強藥效,促進療效: 內託黃耆湯以補氣生津為主,而土瓜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中和黃耆的溫燥之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同時也能加強藥效,促進療效。

因此,土瓜根的加入,既可緩解藥物的燥性,又可增強清熱解毒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作用,可以幫助調和肝氣,使氣機通暢,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內託黃耆湯以補氣為主,柴胡可防止補氣過度,導致氣機鬱滯,造成不良反應。
  2. 配合黃耆,增強補氣作用: 柴胡升舉陽氣,與黃耆補中益氣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達到更強的補氣效果。同時,柴胡可以緩解黃芪可能造成的燥熱,使補氣更為平和。

內託黃耆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內託黃耆湯主治氣虛、血瘀、熱毒蘊結,連翹的加入,可與黃耆等藥材相輔相成,協同清熱解毒,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2. 疏散風邪,宣肺利咽:連翹還具備疏散風邪,宣肺利咽之功效。若患者伴有風熱襲肺、咽喉腫痛等症狀,連翹的加入,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總之,連翹的加入,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散風邪,使其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內託黃耆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可提升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內託黃耆湯作為治療氣虛外感之方劑,以黃耆補益正氣,增強抵抗力,防止病情加重。
  2. 托里生肌: 黃耆還有托里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瘡瘍潰爛。內託黃耆湯中使用黃耆,不僅可增強抵抗力,更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癒。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托黃耆湯」是中醫治療兒童生附骨癰的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組成包括生地黃、黃柏、肉桂、羌活、當歸、土瓜根、柴胡、連翹、黃耆等九味中藥。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可改善發熱、口渴、心煩、盜汗等症狀。

黃柏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可改善瘡瘍腫痛、皮膚潰爛等症狀。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可改善血瘀、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可改善風寒感冒、頭痛身痛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貧血、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土瓜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改善瘡瘍腫痛、皮膚潰爛等症狀。

柴胡具有散風熱、平肝息風的功效,可改善風熱感冒、頭痛身痛、口苦口乾等症狀。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瘡瘍腫痛、皮膚潰爛等症狀。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益氣健脾的功效,可改善體虛乏力、氣短心悸、食慾不振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內托黃耆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兒童生附骨癰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鹽水拌炒)1錢,麥門冬(去心)1錢,熟地黃(酒拌)1錢,人參1錢,茯苓1錢,白朮(炒)5分,川芎5分,官桂5分,遠志(去心)5分,當歸(酒拌)5分,甘草(炙)3分。
上作1劑。
水2鐘,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8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身體容易出汗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內托黃耆湯, 出處:《外科理例》卷五。 組成:柴胡錢半,連翹1錢,肉桂1錢,黃耆2錢,歸尾2錢,鼠粘子(炒)1錢,黃柏半錢,甘草(炒)半錢,升麻7分。 主治:附骨疽。

內托黃耆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九。 組成:柴胡8分,連翹8分,肉桂8分,大力子8分,黃耆8分,當歸尾8分,黃柏8分,升麻8分,白芷8分,甘草8分。 主治:瘡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疽於足少陽經分,微侵足陽明經,堅硬漫腫,行步作痛,或不能行。

內托黃耆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生地黃1分,黃柏2分,肉桂3分,羌活5分,當歸梢7分半,土瓜根(酒制)1錢,柴胡梢1錢,連翹1錢3分,黃耆2錢。 主治:小兒附骨癰,不辨肉色,浸腫,皮澤木硬,瘡勢甚大,其脈左三部細而弦,按之洪緩微有力。

內托黃耆湯, 出處:《外科理例·附方》。 組成:黃耆(鹽水拌炒)1錢,麥門冬(去心)1錢,熟地黃(酒拌)1錢,人參1錢,茯苓1錢,白朮(炒)5分,川芎5分,官桂5分,遠志(去心)5分,當歸(酒拌)5分,甘草(炙)3分。 主治:潰瘍作痛,倦怠少食,無睡,自汗,口乾或發熱,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