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破血散疼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羌活可疏散風寒,解除痺痛,緩解瘙癢,達到止痛止癢的目的。
二、 引導藥力,深入經絡: 羌活具有升散之性,可引導藥力深入經絡,加速藥效發揮,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
破血散疼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針對其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方中因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可能引發血行不暢、瘀阻經絡的情況,而防風可疏散風寒,通達經脈,防止藥物寒涼之性凝滯血脈,引發新的疼痛。同時,防風亦有止痛止癢的作用,可減輕因活血化瘀而引起的局部疼痛或瘙癢。
此外,防風也可調節氣血運行,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破血散疼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肉桂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疼痛。
- 助藥力: 肉桂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力,如與當歸、川芎等配伍,可增強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綜上,破血散疼湯中加入肉桂,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助藥力的作用,有效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破血散疼湯」中包含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蘇木味甘苦,性平,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能有效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 消腫止痛: 蘇木亦有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緩解疼痛部位的腫脹,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蘇木在「破血散疼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
破血散疼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活血化瘀: 連翹兼具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並促進瘀血消散。
因此,連翹在破血散疼湯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瘀結所導致的疼痛症狀。
破血散疼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引起的疼痛,當歸能有效改善血流,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 補血潤燥: 破血散疼湯常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疼痛,而血瘀往往伴隨血虛。當歸能補血養血,潤燥生津,滋養氣血,從根本上改善血瘀的體質,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當歸在破血散疼湯中發揮著活血止痛、補血潤燥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的重要藥材。
「破血散疼湯」方劑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和解表裡: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裡的功能,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發熱、胸脅脹痛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共同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散結的效果。
因此,柴胡在破血散疼湯中,扮演著疏肝理氣、和解表裡,以及增強整體療效的重要角色。
「破血散疼湯」方劑中加入水蛭,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破瘀通絡: 水蛭善於破血化瘀,能有效解除血瘀阻滯,改善經絡不通,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 水蛭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組織的修復,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因此,在「破血散疼湯」中加入水蛭,能夠起到破瘀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破血散疼湯」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麝香性溫通,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麝香能有效穿透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症狀。
- 通絡止痙: 麝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對於肌肉痙攣、抽搐等症,麝香能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痙攣,起到止痙止痛的作用。
總之,麝香在「破血散疼湯」中起到活血止痛、通絡止痙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破血散疼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東垣試效方》,主治「乘馬損傷,跌其脊骨,惡血流于脅下,其痛苦楚,不能轉側,妨于飲食」。意指因墜馬或外傷導致脊骨受損,瘀血內積於脅肋,氣血阻滜而見劇痛、活動受限,甚則影響脾胃運化。其核心病機為 「瘀血阻絡,氣滯血瘀」,治法當以 破血逐瘀、行氣通絡、散結止痛 為主。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組成可分為 活血破瘀、行氣通絡、散寒止痛 三大方向,針對外傷瘀血留滯、氣機不暢之證,配伍層次分明:
破血逐瘀為君
- 水蛭(炒去煙盡):善入血分,破血消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為峻烈破血之品,直接攻散脅下惡血。
- 蘇木: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本草綱目》載其「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與水蛭協力化瘀。
- 當歸梢(歸尾):專善破血,散瘀力強,《本草備要》言「歸尾破血」,助水蛭、蘇木疏通瘀阻。
行氣通絡為臣
- 柴胡:疏肝解鬱,宣暢脅下氣機,《藥性論》稱其「治熱勞骨節煩疼」,引藥至脅肋,緩解氣滯脹痛。
- 連翹:清熱散結,《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其「能透表解肌,清熱逐風」,防止瘀久化熱,兼散血結。
- 麝香(別研):辛香走竄,通行十二經,《本草正》謂「通關利竅,開經絡之壅滯」,助藥力速達病所,破血消腫。
散寒止痛為佐使
- 羌活、防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本草匯言》云羌活「能散肌表八風之邪」,防風「散經絡中留濕」,二藥宣透表邪,緩解脊背拘急。
- 中桂(即肉桂):溫通血脈,《本草求真》言其「鼓舞血氣,宣導百藥」,助活血藥行散之力,兼散寒凝。
用藥特點
- 酒水煎藥:借酒性辛熱溫通,增強活血效果,引藥入血分。
- 水蛭、麝香另研:保留其峻烈藥性,防止久煎失效。
- 空心服:使藥力直趨下焦,集中攻逐脅下瘀血。
全方原理
外傷瘀血積於脅下,阻滯肝經氣機,故以 破血為主、行氣為輔,佐以溫通,使惡血得散、經絡得通,疼痛自止。方名「破血散疼」,正彰顯其 「瘀去則痛消」 之旨。
傳統服藥法
羌活1錢,防風1錢,中桂1錢,蘇木1錢5分,連翹2錢,當歸梢2錢,柴胡2錢,水蛭3錢(炒去煙盡,別研),麝香少許(別研)。
分2次服,每服酒2大盞,水1大盞,除水蛭、麝香另研如泥,煎余藥作1大盞,去滓,上火令稍熱,調二味,空心服之。
破血散痛湯(《東垣試效方》卷六)、破血散(《玉機微義》卷四十三)。本方方名,《準繩·瘍醫》引作「破血消痛湯」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破血散疼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羌活1錢,防風1錢,中桂1錢,蘇木1錢5分,連翹2錢,當歸梢2錢,柴胡2錢,水蛭3錢(炒去煙盡,别研),麝香少許(别研)。 主治:乘馬損傷,跌其脊骨,惡血流於脅下,其痛苦楚,不能轉側,妨於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