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仁散

梔子仁散

ZHI ZI RE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22%
心經 22%
三焦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9%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仁散中含有梔子,主要由於梔子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胃經,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利濕退黃:梔子仁散常用於治療黃疸病症,而梔子能利濕退黃,清熱利膽,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黃疸,改善患者的症狀。

因此,梔子在梔子仁散中起到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梔子仁散中加入槐花,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止血: 槐花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功效。與梔子仁、生地黃等藥材一同配伍,可加強清熱涼血之力,並能有效控制因熱毒上攻而導致的出血症狀。
  2. 疏散風熱: 槐花可疏散風熱,並能清肝明目。與梔子仁、黃芩等藥材合用,能有效消除風熱邪氣,改善因風熱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頭昏眼花等症狀。

槐花加入梔子仁散,可使藥效更加全面,既能清熱涼血止血,又能疏散風熱,從而更好地治療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梔子仁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卒熱,毒氣攻腦,鼻衄」,意指小兒因驟感熱邪或內熱熾盛,導致毒熱上攻頭腦,引發突發性鼻出血。古代醫家認為,小兒體質「陽常有餘」,熱邪易化火迫血妄行,而鼻為肺竅,熱灼肺絡則衄血;「毒氣攻腦」更提示熱邪已擾及上焦清竅,需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為急。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

    • 梔子仁:苦寒瀉火,清三焦鬱熱,專入心、肺,導熱下行,兼能涼血止血,針對「毒氣攻腦」之病機。
    • 石膏:辛甘大寒,直折陽明氣分實熱,協梔子仁瀉火,防熱邪進一步燔灼。
  2. 臣藥

    • 生乾地黃:甘寒滋陰涼血,清熱中兼護陰液,防熱邪傷及營血。
    • 川升麻、葛根:二者性升散,既能透解鬱熱(「火鬱發之」),又可引藥上行,達頭面清竅以解「攻腦」之勢。
  3. 佐使藥

    • 柴胡:疏泄少陽鬱熱,與升麻、葛根協同調暢氣機,使熱邪有外透之徑。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苦寒傷胃之性。
    • 生薑:辛溫反佐,制約全方寒涼,防冰伏邪氣。

配伍特點

  • 辛寒與甘寒並用:石膏、梔子瀉火為主,地黃滋陰為輔,契合「熱毒傷陰」之變。
  • 升散與降泄同施:升麻、葛根、柴胡升散透熱,梔子降泄下導,形成「上下分消」格局,使熱邪從內外、上下多途徑解散。
  • 兼顧氣血兩層:氣分用石膏、梔子,血分用地黃,符合熱毒由氣入血的傳變規律。

治療原理:此方以清熱瀉火為核心,結合透散解鬱、涼血護陰,針對小兒急性實熱證,尤其熱毒上攻之衄血,通過多向調節使熱退毒解,血自歸經。其組方體現「瀉中有散、清中寓養」的思路,符合中醫「治火先治氣」「熱者寒之」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柴胡(去苗)1兩,石膏1兩,生乾地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葛根(銼)1兩。
上為粗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大便秘結排尿困難角膜炎尿道炎前列腺增生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大腸激擾綜合症心情煩燥流鼻血吞咽障礙幼兒小便不通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仁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梔子仁1兩,槐花半兩(微炒)。 主治:小兒卒熱,毒氣攻腦,鼻衄。

梔子仁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梔子仁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黃芩半兩。 主治:小兒胃中熱,日漸肌瘦。

梔子仁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梔子仁5個,茅根半兩(銼),冬葵根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脹悶,心神煩熱。

梔子仁散,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柴胡(去苗)1兩,石膏1兩,生乾地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葛根(銼)1兩。 主治:傷寒5-6日,心膈煩躁,壯熱,不得卧。

梔子仁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犀角屑半兩,龍膽(去蘆頭)半兩,赤芍藥半兩,黃連(去須)半兩,川大黃(銼,微炒)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主治:小兒眼風熱澀赤痛。

梔子仁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梔子仁半兩,犀角屑3分,赤芍藥3分,黃芩半兩,柴胡1兩(去苗),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通1兩(銼)。 主治:産後傷寒,煩熱不解,大小便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