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散

獨行散

DU 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25%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行散中包含槐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在獨行散中,槐花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出血等症狀。例如,槐花能清熱涼血,可以減輕瘡瘍腫痛的炎症反應;槐花又能止血消腫,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

此外,槐花還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對於一些與熱毒相關的出血性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行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失音」與「咯血」,二者皆屬上焦(肺系)病變。

  1. 失音:古稱「瘖」,多因肺燥、火熱上炎或肺氣壅滯所致,聲門失潤或氣機閉阻而無聲。
  2. 咯血:指血出於肺或氣管,常因肺熱灼傷血絡,或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血不循經而外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獨行散僅以「炒槐花」一味為方,其作用機制如下:

  1. 槐花性味歸經

    • 性微寒,味苦,歸肝、大腸經,但傳統亦認為其能清「肺與大腸相表裏」之熱。
    • 炒製後寒性稍緩,香熟之氣增強,兼能止血而不過於傷陽。
  2. 針對咯血

    • 涼血止血:槐花善清血分熱,炒後更增收澀之性,可直接平息肺絡熱邪,使血不妄行。
    • 肺與大腸表裏:大腸積熱可上灼肺絡,槐花通過清大腸間接瀉肺火,符合「髒病治腑」思路。
  3. 針對失音

    • 清火利咽:失音因肺熱壅盛者,槐花微寒能清上焦浮火,炒香後輕揚上行,可疏解咽喉鬱熱。
    • 血熱與氣滯關聯:古有「血熱則氣滯」之説,槐花涼血以助氣機通暢,間接改善聲門閉塞。

三、用藥特點

  • 單方力專:獨取槐花,集中藥力於清熱止血,適用於熱證輕症或兼症單純者。
  • 服用時機:二更後(約晚上9~11點)陰氣漸盛時服,順應人體陽入於陰之勢,助藥性降火寧血。
  • 仰臥姿勢:可能使藥效緩行上焦,避免藥力速下,強化局部作用。

總結
獨行散以簡馭繁,透過槐花涼血、清熱、止血之性,雙解肺系「失音」與「咯血」之標熱。其設計體現中醫「異病同治」原則,核心病機均為「熱擾上焦」,故以一藥直折其勢。

傳統服藥法


槐花(炒香熟)。
二更後床上仰臥,隨意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聲音嘶啞胰臟炎胃腸出血咳血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

相同名稱方劑


獨行散, 出處:《得效》卷十三。 組成:槐花(炒香熟)。 主治:失音,咯血。

獨行散, 出處:《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組成:五靈脂(半生半炒)2兩。 主治:産後血暈,昏迷不省,衝心悶絕;婦人産後血衝心動,及男子血氣心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