蜒蝣槐花丸

蜒蝣槐花丸

YAN YOU HUAI HUA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25%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蜒蝣槐花丸中加入槐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熱毒熾盛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鼻出血等,槐花能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止血止瀉:槐花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對於腸道出血、痔瘡出血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同時,槐花還能抑制腸道蠕動,減輕腸道炎症,對於腹瀉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蜒蝣槐花丸中加入槐花,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和止瀉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蜒蝣槐花丸主治「楊梅瘡」,即梅毒的一種中醫病名,古稱「霉瘡」或「廣瘡」。此病多因濕熱毒邪侵染,或淫穢接觸傳染,毒邪深伏血分,外發肌膚、內傷臟腑所致。臨床表現以皮膚潰瘍(如硬下疳)、丘疹、膿皰等為主,嚴重時可侵蝕筋骨臟腑。古代醫家認為,此證需以清熱解毒、涼血祛濕、殺蟲攻毒為治療方向,而本方即針對此病機而設。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槐花(炒)

    • 性味功效: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善清熱涼血、止血散瘀。
    • 方中作用
      • 楊梅瘡病機多與血分濕熱毒邪相關,槐花能清泄血分濕熱,涼血解毒(古代亦用於「腸風痔血」,與濕熱毒邪相關的皮膚瘡瘍)。
      • 炒製後寒性稍緩,兼能散瘀,防止毒邪鬱結成瘀。
  2. 蜒蝣(蛞蝓或蝸牛類軟體動物)

    • 性味功效:鹹寒,有小毒,歸肺、肝經,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軟堅散結之效。
    • 方中作用
      • 《本草綱目》載蜒蝣可治「癰腫瘡毒」,其黏液能腐蝕瘡面壞死組織,外用常治潰瘍。內服則取其攻毒散結之力,直接抑制梅毒邪毒。
      • 鹹寒之性配伍槐花,增強清熱涼血、解毒殺蟲之效。
  3. 丸劑與酒送服

    • 製丸目的:蜒蝣黏液黏膩,製丸便於服用,緩釋藥力,持續攻毒。
    • 酒送服:酒性辛熱,能行藥勢、通血脈,助藥力直達血分,同時反佐蜒蝣、槐花之寒性,防止涼遏毒邪。

邏輯推理與整體機理

此方以「清血解毒」為核心,結合「殺蟲攻毒」之力:

  • 槐花針對血分濕熱,清解內伏邪毒;
  • 蜒蝣直接攻逐瘡毒,軟堅腐蝕外發瘡瘍。
    二者相配,標本兼顧:槐花調內,蜒蝣攻外,共奏清熱涼血、解毒消瘡之效。
    適用階段:推測用於楊梅瘡初、中期,毒邪熾盛而正氣未虛者(若晚期虛損,則需配伍補益藥)。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與「涼血通絡」的治療思路,符合傳統對梅毒「濕熱瘀毒」病機的認識。

傳統服藥法


槐花(揀淨,炒)、蜒蝣。
上為細末,用蜒蝣為丸。
每服3錢,空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蜒蝣槐花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引沈員嶠方。 組成:槐花(揀淨,炒)、蜒蝣。 主治:楊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