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白大丹方劑中加入槐花,主要是基於其 涼血止血 的功效。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槐花,可以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的作用,適用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例如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等。
此外,槐花還能 消腫止痛,對於熱毒引起的腫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白大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癘風初起」。癘風,又名大風、麻風,古時認為是由風濕毒邪侵襲肌膚、經絡所致,初起可見皮膚麻木、紅斑、丘疹,或毛髮脫落等症。方中以槐花搭配白礬,取槐花清熱涼血、白礬燥濕解毒之性,共奏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之效,針對癘風初起之濕熱毒邪蘊結的病機。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槐花(半斤):
- 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涼血、止血。
- 本方重用槐花,取其清泄血分濕熱之力,古方中常用於皮膚瘡瘍、風熱濕毒。其「泡去石灰」可能是為去除雜質或降低刺激性,焙乾後更增收斂之性。
白礬(四兩):
- 性酸澀寒,具燥濕殺蟲、解毒斂瘡之效,外用內服皆可。
- 與槐花相配,白礬能增強燥濕解毒之功,針對癘風之濕毒膠結。其收斂特性或可抑制皮膚滲液、潰爛。
酒糊為丸,酒下:
- 酒能行藥勢,助藥力直達血分,同時酒性溫通,可緩解槐花、白礬寒涼之性,避免冰伏病邪。
- 梧桐子大之丸劑,便於漸進治療,每服50-60丸量較大,推測因癘風病勢頑固,需強力攻邪。
【邏輯推理與方義】
此方以「清熱燥濕」為核心:
- 槐花偏重清血分濕熱,白礬側重燥濕解毒,二者一清一燥,協力瓦解濕熱毒邪。
- 丸劑緩圖,酒送服既能行散藥力,亦能透達絡脈,符合古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思路。
- 適用於癘風初起,濕熱未深、正氣未虛者,若病久氣血耗傷,則需配伍補益之品。
整體而言,此方簡峻,展現古人對癘風「濕熱毒邪」病機的直截處理,體現以「解毒燥濕」為首要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槐花半斤。
用滾湯泡去石灰,焙乾為末,加白礬4兩,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酒下,進3服。服盡病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白大丹,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槐花半斤。 主治:癧風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