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煮豬腸方」中加入槐花,主要源於其清熱涼血、止血的功能。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豬腸屬動物內臟,性溫,易於積熱上火,而槐花可清熱解毒,降火消炎,幫助中和豬腸的燥熱之性。同時,槐花亦能收斂止血,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防止消化道出血。
因此,加入槐花於「煮豬腸方」中,不僅可平衡豬腸的溫性,還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使藥膳更具保健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煮豬腸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便血」,即現代所稱之下消化道出血,尤以痔瘡出血、腸風下血(血色鮮紅者)為主要適應症。古代醫家認為其能清熱涼血、收斂止血,適用於大腸濕熱或血熱妄行所致的便血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槐花(炒):
- 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為涼血止血之要藥。
- 炒炭後增強收澀止血之效,尤擅長清泄大腸濕熱,針對痔血、腸風下血(血色鮮紅、便前出血)有顯著效果。
-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槐花含蘆丁(rutin)等成分,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促進凝血。
豬腸(載體):
- 中醫「以形補形」思維,取豬大腸引藥直達病所(大腸),增強局部藥效。
- 豬腸味甘性平,能潤燥補虛,緩解腸道黏膜損傷,輔助槐花止血而不留瘀。
醋煮法:
- 醋性酸收,能協同槐花收斂止血,並促進有效成分溶出。
- 砂鍋慢煮使藥性溫和,避免寒涼傷胃,同時軟化豬腸便於消化吸收。
丸劑與溫酒送服:
- 搗丸後以溫酒送服,酒性溫通,可緩和槐花寒性,並助藥力上行下達(「酒行藥勢」)。
- 丸劑劑型適合慢性便血患者長期調理,漸進發揮功效。
整體方義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思路:
- 治標:槐花炒炭止血治其急,醋煮加強收澀。
- 治本:豬腸修復腸道,溫酒調和藥性,防止過寒傷正。
- 推測其機理為通過抗炎、收縮血管及保護腸黏膜,達到止血目的,符合中醫「清腸涼血,潤燥止痢」之法。
總結:此方簡潔針對血熱型便血,結合藥物與食療,體現古代「藥食同源」的臨床智慧。
傳統服藥法
槐花(炒)。
上為末,入豬腸內,扎兩頭,加醋,入砂鍋內煮爛吃;或搗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煮豬腸方, 出處:《經驗廣集》卷二。 組成:槐花(炒)。 主治:便血。
煮豬腸方, 出處:《經驗廣集》卷二。 組成:木耳、青菜、豬腸。 主治:便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