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朱散

NAN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27%
肺經 17%
大腸經 17%
脾經 10%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南朱散中加入槐花,主要是針對其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作用。其清熱涼血之效,可有效改善因熱毒上炎所致的鼻衄、齒齦出血、便血等症狀。同時,槐花能收斂止血,有助於治療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病症。另外,槐花還具有降血壓作用,可輔助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

因此,在南朱散方劑中加入槐花,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作用,有效改善相關病症。

南朱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南朱散主治神昏譫語、痰迷心竅等症,麝香可助其開竅醒神,使神志清醒,痰濁消散。
  2. 活血止痛: 麝香亦有活血止痛之功,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南朱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伍,共同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

因此,南朱散中加入麝香,不僅能增強開竅醒神之效,更可活血止痛,有助於治療神昏譫語、痰迷心竅等病症。

主治功效


南朱散主治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南朱散,其組成為炒赤豆、炒槐花及研磨少許的麝香,主治為「小兒斑毒不退」及「嬰孩小兒斑瘡餘熱不退」。以下就其組方與主治進行分析:

藥物組成與藥理分析

  • 槐花: 槐花經炒製後,其性味歸於苦、涼,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在小兒斑毒、斑瘡餘熱不退的病症中,槐花可針對體內蘊熱,清除血分之熱,達到涼血解毒的作用。此外,其止血消腫的特性,可能亦有助於緩解瘡疹引起的局部紅腫。
  • 赤豆: 赤豆炒製後,性味甘、平,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小兒斑毒的病症中,赤豆可幫助體內濕熱排出,同時其解毒之性亦可輔助消除瘡毒。
  • 麝香: 麝香性味辛、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解毒止痛之效。在南朱散中,麝香的應用旨在促進氣血運行,幫助瘡毒消散。其開竅醒神的作用亦可能在患兒精神不振時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需注意,麝香用量極少,且本方是針對小兒,故用麝香應當謹慎。

治療原理

南朱散的治療原理,是基於對小兒斑毒及斑瘡餘熱的病機理解。小兒體質稚嫩,易受外邪侵襲,或因內熱鬱積而發斑毒。本方以槐花清熱涼血,為主藥,可直入血分,清除熱毒;赤豆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可幫助體內邪熱外泄;佐以少許麝香活血散結,以助藥力直達病所,加速氣血循環,促進毒邪消散。

綜合來看,南朱散的組方,以清熱涼血、利水解毒為主要治則,輔以活血散結之法,旨在針對小兒斑毒的病理核心,達到清熱解毒、消散餘熱的目的,使得斑毒消退。

小結

南朱散是針對小兒斑毒不退、斑瘡餘熱不退而設的方劑,其以槐花、赤豆為核心,輔以少量麝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槐花的清熱涼血、赤豆的利水解毒以及麝香的活血散結,共同作用,旨在清除小兒體內的熱毒,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此方組方精巧,用藥平和,對於小兒斑毒及斑瘡餘熱不退,具有一定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赤豆(炒)2錢, 槐花(炒)2錢, 麝香(研)少許。上為散。
每服1字匕,溫酒調下。
(《普濟方》卷四○四)。《普濟方》: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蜜湯調下;三四歲一字以上,用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紫斑症及其他出血性病態

相同名稱方劑


南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組成:赤豆(炒)2錢,槐花(炒)2錢,麝香(研)少許。 主治:小兒斑毒不退;嬰孩小兒斑瘡餘熱不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