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香散
HUAI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25%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槐香散方劑中包含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便血等,槐花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
2. 疏散風熱:槐花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之效,對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咽痛等症,槐花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因此,槐花在槐香散方劑中,既可清熱涼血止血,又可疏散風熱,為方劑中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槐香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主治:吐血不止。
病機推論:
古代醫家認為吐血多因「血熱妄行」或「氣逆迫血」所致,尤其與肺、胃、肝三臟火熱上炎相關。槐花性寒,能清泄血分熱邪,麝香辛溫走竄,可散瘀止血並引藥直達病所,兩者配伍標本兼顧,適用於熱盛迫血之急性吐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槐花
- 藥性:苦微寒,歸肝、大腸經。
- 作用:
- 清熱涼血:直折血分熱勢,止血兼消炎,符合「熱者寒之」原則。
- 「燒存性」炮製:增強收澀止血之力,炭化後吸附作用可保護黏膜。
佐使藥:麝香
- 藥性:辛溫,通行十二經。
- 作用:
- 活血散瘀:防止血熱成瘀,避免留寇為患。
- 開竅透絡:助槐花藥效迅速布散,尤適上焦出血(如肺胃)。
糯米飲調服
- 甘平補中,顧護脾胃,緩和槐花寒性,防止苦寒傷正。
配伍思維:
- 寒溫並用:槐花清熱,麝香辛散,一收一散,止血不留瘀。
- 標本同治:槐花治本(清血熱),麝香治標(速止外溢之血)。
- 給藥途徑:口服後經脾胃吸收,尤適胃絡出血(如胃熱嘔血)。
中醫理論推導之擴展應用
潛在適應證:
- 鼻衄、痔血(槐花本歸大腸經,對下焦出血亦效)。
- 血熱型咯血(若無虛寒體質)。
禁忌自顯:
- 陰虛內熱或氣虛失攝之長期出血者,單用此方恐力有不逮。
- 麝香走竄,孕婦慎用(雖古方未明言,機理可推)。
此方配伍簡潔,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熱淫於內,治以鹹寒」的結合智慧。
傳統服藥法
槐花(不拘多少)。上火燒存性,研細,入麝香少許。
每服3錢匕,溫糯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槐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組成:槐花(不拘多少)。 主治:吐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