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梅膏

槐梅膏

HUAI MEI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13%
脾經 11%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槐梅膏方劑中包含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出血、痔瘡出血、腸出血等。
  2.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槐花與其他藥材,如梅核、生地、丹皮等,共同組成槐梅膏,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更能相得益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槐花在槐梅膏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地解決了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槐梅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槐梅膏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的功效,加入冰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並有助於緩解疼痛。
  2. 增強清涼感:冰片具有清涼、止癢的作用,加入槐梅膏中可增強其清涼感,使其更易於使用,並有助於緩解因咽喉炎等引起的咽喉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槐梅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外痔」,症狀多見肛門周圍腫痛、出血或痔核脫出。古人認為外痔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所致,故以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為治法。槐梅膏以外用塗敷患處,直接作用於局部,緩解疼痛並促進痔核收斂。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槐花粉(1兩)

    • 作用:槐花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尤擅治痔瘡出血。《本草綱目》載其「治五痔」。
    • 原理:其有效成分(如蘆丁)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局部充血,緩解痔核腫痛及出血。
  2. 猩膽(5錢)

    • 作用:猩膽(或熊膽代用品)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古方多用於熱毒瘡腫。
    • 原理:含膽酸類成分,具抗炎、抑菌作用,可減輕痔瘡局部炎症反應。
  3. 冰片(5錢)

    • 作用:辛香走竄,能清熱止痛、透皮吸收,助藥力深入患處。
    • 原理:促進局部微循環,麻痹神經末梢以鎮痛,並增強其他藥物滲透效果。
  4. 蘇合油(1兩)

    • 作用:芳香開竅、活血散瘀,《本草備要》謂其「通竅辟惡」。
    • 原理:其揮發成分可舒張血管,改善局部瘀滯,協同槐花、猩膽清熱化瘀。
  5. 嫩膏(1兩5錢)

    • 作用:作為基質(可能為凡士林或油蠟類),調和藥粉成膏狀,便於塗敷且延長藥效。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結合「清熱涼血(槐花、猩膽)+活血通竅(蘇合油)+局部鎮痛(冰片)」,針對外痔「濕熱瘀阻」之病機:

  • 清熱解毒:猩膽、槐花直折熱毒,減少組織滲出。
  • 活血消腫:蘇合油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瘀血腫脹。
  • 止痛生肌:冰片快速鎮痛,配合嫩膏形成保護層,促進修復。

內服「杜痔丸」可能進一步調理臟腑濕熱(如清大腸火),與外用膏劑形成內外合治之效。

四、與現代觀點的連結

從現代藥理看,方中成分多具抗炎、止血、鎮痛作用,符合痔瘡局部治療原則(如蘆丁改善靜脈張力,冰片緩解疼痛)。外用直接作用患處,避開口服藥的肝腸代謝,療效較速。

傳統服藥法


蘇合油1兩,槐花粉1兩,猩膽5錢,冰片5錢。
研和,加嫩膏1兩5錢,再研,封固,勿使漏氣。
臨用塗患處。痛息,日塗2次。內服杜痔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槐梅膏,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蘇合油1兩,槐花粉1兩,猩膽5錢,冰片5錢。 主治:外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