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手散

應手散

YING SH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應手散中含有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邪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迅速穿透皮膚、粘膜,直達病竈,對於熱病神昏、中風昏迷、熱毒昏迷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醒神作用。

因此,應手散中加入冰片,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開竅醒神,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應手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傷寒舌出寸餘,連日不收」,屬熱病導致的舌體腫脹外伸、無法回縮之急症。古醫認為傷寒化熱入裡,或熱毒上攻,使舌體氣血壅滯、經絡失約,出現舌體腫脹突出。冰片辛涼走竄,能直達病所,促使舌體收縮復位,故稱「應手而收」。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梅花冰片(龍腦冰片)

    •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經。
    • 核心作用:
      • 開竅散鬱:辛香走竄,能通利關竅,散熱毒鬱火。《本草綱目》載其「通諸竅,散鬱火」,適用於熱閉所致的竅道不利。
      • 清熱消腫:寒涼之性可清熱解毒,局部外用能減輕舌體腫脹。
      • 引藥上行:冰片具輕揚升散之性,擅長「上行頭目」,促使藥力集中於舌部。
  2. 邏輯推論與機理

    • 急症外治之法:舌出寸餘屬形體失控之急症,外敷藥散可直接作用于病竈。冰片揮發性強,穿透舌面黏膜,迅速發揮散熱、通絡、收斂之效。
    • 「收舌」關鍵在於:
      • 辛散通絡:解除熱毒壅滯的經絡拘急,恢復舌肌彈性。
      • 寒涼降火:抑制熱邪上炎,減少舌體充血腫脹。
      • 芳香醒竅:調節舌體氣機,促其復位。

三、辨證與應用延伸
此方所治「舌出」當屬實熱證,伴見舌紅絳、苔黃燥、脈數等熱象。若因虛寒或亡陽導致的舌縮、舌淡,則禁用。冰片單用力專,然其性走散,後世或佐以黃連、硼砂等加強清熱解毒之效,或配伍牡蠣粉斂澀固形。

四、總結
《應手散》體現中醫「急則治標」思維,以冰片迅捷之性,針對熱閉舌竅病機,通過外治直折火勢,調暢氣血,使舌體得收。其簡效之方,反映古代醫家對藥物特性與急症處理的精準把握。

傳統服藥法


梅花冰片。
上為末。
搽舌上,應手而收;重者須用1錢方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應手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梅花冰片。 主治:傷寒舌出寸餘,連日不收。

應手散,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金銀花4兩,白及4兩,白蘞4兩,川烏4兩,草烏4兩,芙蓉葉4兩,南星4兩,半夏4兩,大黃4兩,五倍子(炒黑)4兩,陳小粉(炒黑)4兩,陳石灰(用桃、桑、槐枝拌炒紅色爲度)4兩,牙皂2兩,乳香5錢,沒藥5錢,蟾酥5錢,丁香4錢。 主治:腫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