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筆描
YI BI MI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醫大全》卷八引周鶴仙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寒 (0.21)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筆描」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筆描」所治療的熱毒瘡瘍、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開竅通竅: 冰片性辛,具有開竅通竅的作用。對於「一筆描」所治療的頭風頭痛、鼻塞流涕、耳鳴耳聾等症狀,冰片能有效開竅通竅,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總而言之,冰片在「一筆描」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開竅通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頭風頭痛、鼻塞流涕、耳鳴耳聾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筆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一切腫毒」,即泛指各類無名腫毒、癰瘡、癤腫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其用法特殊,以筆蘸藥水外畫患處,透過圈圍縮小的方式「收束毒勢」,使邪毒不散、從中心潰散或消退,屬外治法中的「圍藥」或「束毒法」。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 蝌蚪:
蝌蚪性寒,古代本草認為其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本草綱目》引《田間方》記載,蝌蚪可治「火飆熱毒」「瘡疥」。其體液可能含生物活性物質(如黏液成分),外塗或能緩解局部炎症。 - 冰片:
辛涼芳香,能透皮散鬱火、清熱止痛。其揮發性成分可促進局部循環,抑菌消炎,傳統常用於瘡瘍腫毒,助藥力滲透。
2. 炮製邏輯
- 埋藏發酵:
蝌蚪與冰片密封埋土64天(合《易經》64卦之數,或隱喻「陰陽周流」),在無氧環境中,蝌蚪體液可能發生腐化或酵解,生成小分子物質(如胺基酸、有機酸),或增強滲透性與清熱效果。冰片在此過程中,或與分解產物協同,形成具揮發性與刺激性的藥液,強化散毒作用。
3. 外治機理
- 畫圈束毒:
以藥水圈圍患處,類似中醫「箍圍藥」治法,借藥性與手法形成「藥力屏障」,抑制毒邪擴散。冰片開竅透散,引藥入膚;蝌蚪液寒涼清解,共收「聚毒-消散」之效。 - 留頭泄毒:
圈中留頭(即腫毒頂部不塗藥),符合瘡瘍「透邪外出」原則,避免毒氣內攻。
三、推測方義
此方體現「以寒制熱」「外治圍藥」思路,結合腐蝕發酵法,可能生成具刺激性或滲透性的藥液,透過局部引赤、消炎作用,達到散腫目的。其效或與古代民間「以毒攻毒」「陰陽化生」的觀察相關,然具體機轉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蝌蚪數升,冰片3-4分。
四月間於田中收取蝌蚪數升,濾乾水,裝入瓦罐內,加入冰片3-4分,緊封罐口,再用泥糊,勿令泄氣,埋於不見天日土內64天,取出盡成水矣。
凡遇無名腫毒之人,以筆蘸水,在患處畫1大圈圍之,逐漸收小,中間留頭,其毒即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筆描, 出處:《瘍醫大全》卷八引周鶴仙方。 組成:蝌蚪數升,冰片3-4分。 主治:一切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