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蘆散

冰蘆散

BING L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級》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冰蘆散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牙齦炎等症狀,冰片能迅速消炎止痛,緩解不適。
  2. 開竅醒神:冰片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氧,對於因熱毒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冰片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冰片在冰蘆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開竅醒神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冰蘆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療「目赤腫痛,及一切星障」,即現代所指結膜炎、角膜炎等外眼炎症,或角膜淺層混濁(星翳)。其功效核心在於清熱解毒、退赤消腫,兼能明目退翳。中醫認為,此類眼疾多因風熱上攻或肝火燔灼所致,冰蘆散以局部點眼外治,直接清泄火毒、散鬱通絡。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鵝管蘆甘石(主藥)

    • 製法特殊:先以童便浸七日,後反覆煅淬,意在增強其收斂生肌、清熱解毒之性。
    • 童便(古人稱「回龍湯」)性涼降火,能引藥下行,煅淬後更增甘石燥濕斂瘡之力。
    • 甘石本身為鋅礦物(爐甘石),煅後成極細粉末,可吸附炎性分泌物,緩解黏膜腫脹,符合「退赤」之效。
  2. 冰片(佐藥)

    • 辛香走竄,能散鬱火、通竅開閉,助甘石滲透眼部經絡。
    • 現代觀點:冰片具局部輕微麻醉與抗炎作用,可緩解疼痛瘙癢,古人謂其「少瞑即爽」,正合此理。
  3. 人乳粉(使藥)

    • 性潤平和,可緩和甘石燥性,防其傷陰,兼能濡養目絡
    • 古人認爲人乳具「滋陰解毒」之效,與甘石相配,一收一潤,調和藥性。

配伍邏輯
全方以煅甘石收斂消炎為體,佐冰片透散為用,人乳調和為輔,構成「清熱不傷正,斂瘡不留邪」之局。其「研極細末」之要求,除避免角膜磨損外,亦使藥力易於經目絡吸收,針對「星障」之淺表病變(如角膜上皮損傷),或能促進修復。


推論可能的擴展應用
若依其組方思路,此方或可延伸用於:

  • 輕微燙傷或皮膚潰瘍(甘石收濕生肌,冰片止痛)。
  • 中耳炎化膿(煅甘石吸膿斂瘡,冰片透竅)。
    然此需進一步辨證加減,古法未明載者不贅述。

傳統服藥法


鵝管蘆甘石(敲碎,浸童便七日,取起洗淨,人傾銀罐,煅,浸,煅3-5次)、冰片。
每甘石粉1兩,入冰片1錢,為極細末,以無聲為度,入人乳粉3錢,研勻收貯,勿令泄氣。
日用茶清調些少點眼角內,少瞑即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冰蘆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鵝管蘆甘石(敲碎,浸童便7日,取起洗淨,人傾銀罐,煅,浸,煅3-5次)、冰片。 主治:目赤腫痛,及一切星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