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毛管眼藥

鵝毛管眼藥

E MAO GUAN YAN Y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鵝毛管眼藥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清熱解毒: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以有效消炎止痛,對於眼部紅腫、疼痛、化膿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鎮痛止癢:冰片具有鎮痛止癢作用,可以減輕眼部瘙癢、灼痛等不適感,同時也能有效抑制細菌滋生,防止感染加重。

因此,冰片在鵝毛管眼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眼部炎症,緩解疼痛,並預防感染。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鵝毛管眼藥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火赤眼,羞明,痛癢流淚」,即中醫所稱之風熱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眼疾。具體表現為:

  • 風火赤眼:眼部紅腫熱痛,多因外感風熱或內生肝火,氣血壅滯於目。
  • 羞明:畏光,因火熱上擾,目絡受灼。
  • 痛癢流淚:風熱挾濕,或肝火鬱結,導致目竅不利,分泌物增多。

此方以「消腫止痛、明目退翳」為核心,針對外障眼病(如結膜炎、角膜炎等)而設。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分為「甲組藥」(局部外用的礦物與動物藥)與「乙組藥」(內服轉外用的植物煎膏),以下分述其配伍思路:

1. 甲組藥(外用散劑):直接清熱消腫、開竅明目

  • 麝香、冰片:辛香走竄,開竅通絡,助藥力穿透目竅,緩解疼痛。
  • 熊膽、琥珀、蕤仁霜:清肝明目、鎮靜退翳,熊膽苦寒瀉火,琥珀活血散瘀,蕤仁養肝潤目。
  • 飛甘石、生月石、荸薺粉:收斂生肌、清熱解毒,甘石斂濕退赤,月石防腐蝕翳,荸薺粉涼血消腫。

此組藥針對局部症狀:直接抑制紅腫熱痛,促進損傷修復,並借香藥之性引藥入絡。

2. 乙組藥(煎膏內服轉外用):整體清瀉肝膽、滋陰明目

  • 清熱瀉火:黃連、黃芩、黃柏(三黃)清三焦火,龍膽草瀉肝膽實火,山梔涼血,竹葉利尿導熱下行。
  • 平肝明目:石決明、決明子、青葙子、白蒺藜鎮肝息風,清肝退翳。
  • 滋陰養血:生地、玄參、麥冬、石斛、杞子滋腎陰,防苦寒傷陰,治本以固目竅。
  • 疏風散熱:菊花、桑葉、木賊草、谷精珠疏散風熱,緩解眼癢淚多。
  • 特殊用藥:夜明砂清肝活血,木鱉子散結消腫(外用取其通絡之性)。

此組藥針對病機:風火赤眼多與肝膽火熾、陰虛內熱相關,故以清熱為主,輔以滋陰疏風,標本兼治。

3. 配伍特點

  • 內外結合:乙組藥煎膏內服後,濃縮為外用膏基,使內治方的調理作用轉化為外治藥的持續效力。
  • 動靜相宜:甲組藥以香竄、礦物藥速效消腫,乙組藥以植物煎膏調和緩釋,延長藥效。
  • 攻補兼施:清瀉火毒而不忘滋陰(如杞子、麥冬),避免耗傷肝血。

三、治療原理總結

  1. 治標:甲組藥直接作用于眼部,消腫止痛、退翳防腐。
  2. 治本:乙組藥通過清肝瀉火、滋陰疏風,調節體內陰陽失衡,從根解除「風火上炎」之病機。
  3. 劑型設計:藥膏製成條狀(鵝毛管狀),點於大眼角(眥部),藉淚液溶解後緩釋藥力,符合古人「滴眼藥需緩緩滲透」的用藥智慧。

此方體現中醫「內病外治」與「標本同治」的思維,適用於肝火上炎兼陰虛或風熱外襲的急性眼病。

傳統服藥法


麝香2錢5分,熊膽5分,飛琥珀5分,冰片2錢,飛制甘石2兩,飛生月石2錢,荸薺粉1兩5錢,蕤仁霜5分(以上8味為甲組藥),生地8兩,玄參4兩,川石斛3兩,麥冬3兩,杞子3兩,黃連3兩,黃芩3兩,黃柏4兩,龍膽草4兩,青葙子2兩,決明子4兩,白蒺藜2兩,白菊花2兩,桑葉4兩,谷精珠2兩,木賊草2兩,焦山梔3兩,石決明8兩,淡竹葉2兩,夜明沙4兩,木鱉子1兩(以上21味為乙組藥)。
消腫止痛,明目退翳。
將甲組藥研成至極細為度;將乙組藥煎濃汁,去渣,加白蜜2斤,煉熟收膏;甲組藥末,每兩加入乙組藥膏3錢3分3釐,用厚玻璃兩塊,推磨成條,每條約潮重九釐。
每日輕者點2-3次、重者4-5次,點於大眼角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鵝毛管眼藥,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組成:光明眼藥粉1兩,水飛制甘石1兩,冰片3分。 主治:消炎。主治:風火赤眼,羞明,痛癢流淚。

鵝毛管眼藥, 出處:《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組成:麝香、珍珠、熊膽、冰片、琥珀、爐甘石、硼砂、青葙子、谷精草、桑葉、菊花、密蒙花、決明子、蔓荊子、蒼耳子、蠶砂、白蒺藜、薄荷、大黃、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山梔、知母、車前子、生地黃、赤芍藥、當歸、牡丹皮、荊芥、防風、青蒿、石菖蒲、茯苓、銀花、連翹、甘草、玄參、枳殼、苦丁茶、枸杞子、木賊草、望月砂。 主治:清火明目,消腫去障。主治:目赤腫痛,怕光流淚,障翳遮睛,視物模糊。

鵝毛管眼藥,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麝香2錢5分,熊膽5分,飛琥珀5分,冰片2錢,飛制甘石2兩,飛生月石2錢,荸薺粉1兩5錢,蕤仁霜5分(以上8味爲甲組藥),生地8兩,玄參4兩,川石斛3兩,麥冬3兩,杞子3兩,黃連3兩,黃芩3兩,黃柏4兩,龍膽草4兩,青葙子2兩,決明子4兩,白蒺藜2兩,白菊花2兩,桑葉4兩,谷精珠2兩,木賊草2兩,焦山梔3兩,石決明8兩,淡竹葉2兩,夜明沙4兩,木鱉子1兩(以上21味爲乙組藥)。 主治:消腫止痛,明目退翳。主治:風火赤眼,眶爛腫痛,翳膜遮睛,羞明眵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