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珠窩散中包含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珠窩散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冰片可清熱解毒,消退炎症,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止痛生肌:冰片性涼,氣味芳香,可開竅醒神,並具有止痛生肌的功效。珠窩散中加入冰片,可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加快病症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珠窩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湯泡火燒潰爛,并下部惡瘡」,屬外用散劑,針對皮膚受高溫灼傷(湯火傷)後腐爛潰瘍,或陰部、下體因濕熱瘀毒所致之惡瘡。古人取「煅蚌」收斂瘡口、吸濕生肌之性,合冰片清熱止痛,共奏燥濕斂瘡、消炎止痛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大蚌煅製
- 蚌殼自古用於瘡瘍,煅燒後質地酥脆,易研磨成粉,其主成分為碳酸鈣,具吸濕收斂作用。高溫煅製使物理特性改變,增加表面孔隙率,更能吸附傷口滲液,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 中醫視煅蚌具「鹹寒」之性,能清熱解毒,煅後增強燥濕之力,適用於濕爛瘡瘍。
冰片(龍腦)
- 冰片辛涼香竄,透皮力強,能清熱止痛、防腐生肌。其揮發性成分可局部鎮痛,抑制細菌生長,預防火毒蘊結所致感染。
- 與煅蚌粉配伍,一動一靜:冰片行散郁火,煅蚌固攝瘡面,既避免瘡毒內陷,又能緩解疼痛。
方劑邏輯與臨床應用推論
- 物理性治療為主:煅蚌粉為基質,透過直接吸附滲液形成保護層,減少瘡面與外邪接觸;冰片調節局部微循環,減輕炎性反應。
- 中醫理論契合:火毒傷陰,灼皮腐肉,需清熱兼固護陰液。此方以「煅」製法去蚌殼大寒之弊,留其收澀之能,符合「急則治標」原則,先斂瘡再圖生肌。
適應症延伸思考
「下部惡瘡」多與濕熱下注相關,如慢性陰瘡、濕疹潰瘍。煅蚌吸濕可減分泌物,冰片芳化濕濁,推測對濕熱型潰瘍(如臁瘡)或有間接效果,然需辨證屬實熱為宜。
此方體現古人「簡效外用」之智慧,結合礦物藥與香藥,從物理吸附與藥理消炎雙途徑協同起效。
傳統服藥法
大蚌1-2個(用文武火一盆,上架鐵楞,置蚌煅之),冰片(每散1兩,加片3分)。
上為末,研勻。
濕爛者,用篩篩上,自然收燥。如濕再加,不可剝去,燥則用麻油調塗,痂落自愈。如治惡瘡,亦用麻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珠窩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大蚌1-2個(用文武火1盆,上架鐵楞,置蚌煅之),冰片(每散1兩,加片3分)。 主治:湯泡火燒潰爛,並下部惡瘡。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