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白朮散

FU LING BA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18%
肺經 14%
腎經 13%
胃經 10%
肝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白朮散方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白朮亦具健脾燥濕之功,與茯苓相輔相成,加強利水滲濕功效。
  2. 健脾益氣:茯苓兼具益氣健脾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白朮則以健脾益氣為長,兩藥合用,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人體抵抗力。

茯苓白朮散以茯苓為君藥,正是利用其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功效,配合白朮,共同達到治療脾虛水濕內停之症。

茯苓白朮散,顧名思義,其組成必含白朮。白朮為該方劑的關鍵藥材,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與茯苓相輔相成: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健脾,益氣生津,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的症狀,與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相結合,能更有效地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疾病。
  2. 燥濕止瀉:白朮性燥,能燥濕止瀉,與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相得益彰,共同作用於脾胃,祛除濕邪,改善腹瀉等症狀。

因此,白朮是茯苓白朮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與茯苓的協同作用,能更全面地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各種病症。

茯苓白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的水腫、泄瀉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茯苓、白朮(白术)、人參等藥材。人參作為一味補氣聖藥,在此方中的應用有其深遠意義。人參能大補元氣,增強體質,對於脾虛患者而言,可以起到很好的補益作用,提升脾胃運化功能。此外,人參還能生津止渴,配合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以及白朮的健脾燥濕功效,三者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脾胃,消除水濕。整體來看,人參在此方中的使用,不僅能夠強化體內正氣,還有助於改善由脾虛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將人參納入茯苓白朮散中,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和對症治療的需求而定。

茯苓白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所致之病證。根據古籍記載,此方由茯苓、白朮(白術)、木通等多種草藥組成。其中加入木通的原因,在於木通性味甘淡、微寒,歸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通淋、清心除煩的功效。

從中醫理論來看,水濕停滯於體內,會影響到臟腑運化功能,尤其是脾與腎的運作。而木通作為利水藥物,能夠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的水分,減輕水濕困脾的症狀。此外,木通還能清熱,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心煩、口渴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茯苓白朮散中,茯苓與白朮均能健脾利水,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了該方劑調理水濕、健脾利尿的作用。因此,木通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增強整體利水效果,還可兼顧清熱除煩,對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有著重要意義。

茯苓白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的水腫、食少便溏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含了茯苓、白朮(白術)、以及肉荳蔻等多種草藥。其中,肉荳蔻的加入有其特殊考量。肉荳蔻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在中醫學中具有溫中止瀉、行氣止痛的功效,適合用於脾虛引起的腹瀉及消化不良。在茯苓白朮散中,茯苓與白朮兩者皆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的作用,而肉荳蔻則能增強該方劑對脾胃虛寒型病患的療效,尤其對於改善因脾虛所導致的腹瀉、食慾不振等問題效果顯著。總體而言,肉荳蔻的使用使得此方劑能夠更好地調整脾胃功能,達到固腸止瀉、溫中和胃的目的,從而提高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

茯苓白朮散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水腫、食少便溏等。根據方劑學理論,此方由茯苓、白朮兩味主藥組成,用以健脾利濕。然而,在某些版本或加減變化的配方中加入肉桂,其目的在於溫陽化氣、助長脾腎之陽,增強散寒除濕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能溫通血脉、補火助陽。對於脾腎陽虛而致的寒濕內生,肉桂能夠發揮很好的輔助作用,幫助改善因陽氣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腹瀉等症狀。此外,肉桂還具有一定的溫煦脾腎、促進消化吸收的功能,可以增強整體療效,使茯苓白朮散更適合用於寒濕較重的情況。總體而言,加入肉桂能夠讓茯苓白朮散更好地應對複雜的臨床情況,提高治療效果。

茯苓白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的水腫、泄瀉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茯苓、白朮、陳皮及枳殼等多種中藥材。其中,枳殼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應用有著深層的中醫理論基礎。根據中醫學說,枳殼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寬中、消脹止痛的功效。在茯苓白朮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利用其能疏通氣機、消除脹滿的作用,輔助茯苓與白朮健脾利濕的功能,共同達到調理脾胃、化濕止瀉的目的。此外,枳殼還可增強整體方劑的行氣效果,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總體而言,枳殼在茯苓白朮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通過多種藥材之間的相互協同作用,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茯苓白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茯苓白朮散以茯苓、白朮爲主,二者皆性平和,但偏於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可使茯苓白朮散的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性過強傷及脾胃。
  2. 增強健脾益氣: 甘草具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與茯苓白朮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健脾益氣、利水滲溼的作用,使藥效更佳,臨牀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茯苓白朮散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由茯苓、白朮、人參、木通、肉荳蔻、肉桂、枳殼、甘草等八味中藥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止瀉的功效,主治脾虛引起的泄瀉。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枳殼: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茯苓白朮散的配伍原理是:茯苓、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人參補氣,增強脾胃功能;木通清熱利尿,祛除濕邪;肉荳蔻溫中散寒,止瀉止嘔;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枳殼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甘草調和諸藥,益氣補脾。

茯苓白朮散主治脾虛引起的泄瀉,症狀包括大便稀薄或呈白色或清澈,腹痛腹脹,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舌苔薄白,脈弱或虛弱。

茯苓白朮散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飯後服用。

茯苓白朮散的禁忌症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脾胃虛寒者禁用。

茯苓白朮散的注意事項是: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飲酒。

茯苓白朮散的療效確切,副作用小,是治療脾虛引起的泄瀉的常用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口乾口渴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白朮散, 出處:《袖珍小兒》卷六。 組成:茯苓3錢,白朮1錢,人參1錢,木通1錢,肉豆蔻(炮)1錢半,肉桂1錢半(去皮),訶肉2錢(煨),枳殼(炒)1錢,甘草1錢。 主治:痢或白或清。

茯苓白朮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三。 組成:滑石1兩,寒水石5錢,石膏5錢,澤瀉5錢,甘草5錢,白朮2錢半,茯苓2錢半,人參2錢半,桂枝2錢半。 主治:霍亂。吐瀉既多,津液暴亡,煩渴引飲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