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寒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消寒飲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肺、脾胃虛寒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正氣生發,從根本上抵禦寒邪。
- 燥濕化痰: 白朮亦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化解寒邪引起的痰濕,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外,白朮還能利水滲濕,幫助排出體內寒濕,改善體質。
消寒飲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固表: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消寒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症,人參可以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使正氣充足,寒邪不易入侵,從而達到消寒祛邪之效。
- 溫陽散寒:人參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溫補脾胃,促進陽氣生發,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因寒氣凝滯而導致的症狀,如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
消寒飲中添加肉桂,乃因其溫陽散寒之功效,主要針對寒邪入侵所致的體虛、畏寒、手腳冰冷等症狀。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有助於驅散體內的寒氣,恢復陽氣,改善體寒畏冷的症狀。此外,肉桂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現象,進而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寒邪入侵。因此,消寒飲中加入肉桂,有助於溫陽散寒,改善寒邪入侵所致的各種不適。
消寒飲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胃脘冷痛、腹痛泄瀉等症狀。在消寒飲中,肉荳蔻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協同散寒,溫暖脾胃,達到消除寒邪、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此外,肉荳蔻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方劑的療效更加顯著。
消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緩解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消寒飲中常使用一些寒涼藥物,而甘草可以緩解寒涼藥性,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它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甘草還可以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寒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終日腹痛,手按之而寬快,飲冷則痛劇」。此症特點為:
- 腹痛喜按:按壓後疼痛減輕,屬虛證(氣虛或陽虛,非實邪積滯)。
- 遇冷加劇:寒邪內侵或陽虛內寒,寒性凝滯,得冷則氣血不通而痛甚。
綜合判斷,此腹痛為 脾胃虛寒 或 中焦陽氣不足 所致,寒從內生,需溫補脾陽、散寒止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白朮、人參
- 白朮(5錢):健脾燥濕,溫中益氣,直接補脾虛兼祛內濕。
- 人參(5錢):大補元氣,助脾胃運化,與白朮相須為用,增強溫補之力。
兩藥共補中焦氣虛,針對腹痛喜按之本虛。
2. 臣藥:肉桂、肉豆蔻
- 肉桂(1錢):溫腎陽、暖脾胃,散沉寒,通血脈,解決「飲冷痛劇」之寒象。
- 肉豆蔻(1錢):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助肉桂溫散裡寒,兼防氣滯。
兩藥協同溫陽散寒,直擊陰寒內盛之標。
3. 佐使藥:甘草(1錢)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急痛,並輔助人參、白朮補益脾胃。
組方邏輯:
全方以 「甘溫補脾,辛熱散寒」 為核心,標本兼顧:
- 補虛:人參、白朮、甘草補益中氣,治本虛;
- 祛寒:肉桂、肉豆蔻溫裡散寒,治標實。
寒去陽復,氣血暢通,則腹痛自止。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原書所述腹痛外,此方或可適用於:
- 脾胃虛寒型泄瀉(腹瀉清冷、畏寒喜溫)。
- 中焦陽虛之消化不良(食少脘悶、四肢不溫)。
關鍵病機須符合 「陽虛內寒,氣弱不運」,若兼濕滯或熱象則不宜。
總結:消寒飲體現了「虛寒腹痛」的經典治法,以溫補為本,散寒為輔,藥簡力專,契合張仲景「理中湯」之變方思路。
傳統服藥法
白朮5錢,人參5錢,肉桂1錢,肉豆蔻1錢,甘草1錢。
水煎服。1劑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消寒飲,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白朮5錢,人參5錢,肉桂1錢,肉豆蔻1錢,甘草1錢。 主治:終日腹痛,手按之而寬快,飲冷則痛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