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四物湯

SHENG JIN SI W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5%
脾經 13%
腎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4%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改善血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四物湯中當歸、生地等藥材可能造成的血瘀情況,促進血液循環,更有效地滋陰生津。
  2. 疏散風寒,增強功效: 川芎性溫,能疏散風寒,對於一些因風寒侵襲導致的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提升生津四物湯的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川芎在生津四物湯中,不僅能改善藥性,更能增強其滋陰生津、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各種因氣血不足、津液虧損導致的病症。

生津四物湯以滋陰生津、養血潤燥為主要功效,其中當歸為君藥,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特點:

  1.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與四物湯中熟地、川芎、白芍相輔相成,加強補血效果。
  2. 潤燥生津:當歸亦有潤燥生津之功,能滋潤津液,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的滋陰效果。

因此,當歸在生津四物湯中扮演著補血養血、潤燥生津的重要角色,使其更有效地達到滋陰生津、養血潤燥的治療目的。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其滋陰生津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養血潤燥。四物湯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為基礎,偏於補血活血,加入生地黃則可緩解其溫燥之性,避免補血過於燥熱,同時藉由其滋陰生津功效,增強補血效果,使補血同時兼顧滋潤,適合陰虛血燥、口渴咽乾、面色蒼白等症狀。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源於其清熱生津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四物湯本身滋陰養血,但對於一些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的患者,僅靠四物湯滋陰效果不足,需加入知母清熱生津,以達到陰陽調和,改善症狀的效果。

知母的加入,既能增強生津效果,又能抑制四物湯滋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燥熱,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陰虛火旺的患者服用。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滋陰養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止汗之功效。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熟地黃相配合,共同滋養肝血,改善氣血虧虛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起到生津潤燥的作用。

二、緩解燥熱:生津四物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病症。白芍的微寒性,能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協同作用,緩解燥熱症狀,促進津液生成。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潤肺止渴: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四物湯本身偏於溫補,加入麥門冬可以平衡其溫燥之性,同時緩解因陰虛津虧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幹痛等症狀。
  2. 養心安神,增強體力: 麥門冬還具有養心安神、益氣生津的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麥門冬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麥門冬的滋陰作用,可促進機體的代謝,增強體力。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渴之效。四物湯補血滋陰,但若患者兼有心火亢盛、口乾舌燥等症狀,則可加入黃連以清熱瀉火,避免滋陰過度而加重病情。
  2. 抑菌消炎,防止感染: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預防因血虛而導致的感染。四物湯補血活血,可能促進血液循環,但同時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而黃連的抑菌消炎作用則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烏梅,乃因其味酸性寒,具生津止渴、斂肺止咳、降火除煩之效。烏梅入胃能生津液,潤燥止渴,且能斂肺氣,止咳化痰,適合熱病傷津、口渴咽乾、肺燥咳嗽、煩躁不安等症狀。

此外,烏梅亦能解熱除煩,緩解由熱邪引起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白芍等藥材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氣血虛弱、津液不足等病症。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清熱生津: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生津四物湯本身偏於滋陰養血,加入天花粉可更有效地清熱瀉火,緩解熱邪傷津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 利水消腫:天花粉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因熱邪壅滯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生津四物湯中加入天花粉,可更全面地改善因熱邪內擾所致的症狀。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暑:薄荷性涼,味辛,具清熱解暑之效,可緩解暑熱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不寐等症狀,搭配四物湯中的當歸、生地等藥材,更能有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熱症。
  2. 疏散風熱:薄荷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可幫助身體去除因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同時也能緩解四物湯的溫燥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適合體質偏熱的患者使用。

生津四物湯為一增進人體津液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咽乾等症狀。其組成包括當歸、熟地黃、白芍與川芎,以及石蓮肉等。石蓮肉即為蓮子肉去除蓮心後的部分,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固精止帶的功效。在生津四物湯中加入石蓮肉,旨在強化整體方劑補益作用,特別是針對脾腎兩虛所導致的津液不足問題。由於蓮子肉能夠滋養心脾、補益腎氣,對於改善因內熱過盛而損耗津液的情況尤為適用。此外,石蓮肉還能安定心神,對於伴隨有心悸失眠等症狀的患者而言,更顯得重要。總體來說,石蓮肉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增強整體的滋陰生津效果,同時還兼顧了對心脾腎等多個臟腑的調理,是一味重要的輔助藥材。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生津四物湯常用於陰虛內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乾、潮熱等症狀,黃柏可有效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緩解患者的臨牀表現。
  2. 補血滋陰,涼血解毒: 四物湯以補血滋陰為主,但若患者同時伴有熱毒症狀,則需加入黃柏清熱解毒,以防滋陰補血的藥物助長熱毒,影響療效。黃柏具有涼血解毒之效,可與四物湯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滋陰補血的雙重目的。

生津四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四物湯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能調和四物湯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能增強四物湯滋陰補血、養血潤燥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此外,甘草還能緩解四物湯中其他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如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過強,甘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生津四物湯

方劑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主治功效

生津四物湯主治上焦(上消化道)的火氣旺盛,因此會感到口渴,喝了茶水後又會更渴。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總結 生津四物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等功效。方劑組成分別是:甘草、白芍、薄荷、川芎、當歸、黃柏、黃連、麥門冬、生地黃、天花粉、烏梅、知母,主要用於治療上焦(上消化道)的火氣旺盛,因此會感到口渴,喝了茶水後又會更渴。 各藥方的成分及適用症狀繁多,故服用前請先詢問合格中醫師,以免藥物服用錯誤。

傳統服藥法


白歸身1錢, 大生地1錢, 杭白芍1錢, 淨知母1錢, 大麥冬1錢, 人參1錢, 正川芎5分, 正雅連天花粉5分, 川黃柏5分, 炙甘草5分, 肥烏梅1粒 燈心10莖。
水煎,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滋陰生津、清熱解渴之功,適用於消渴病的早期階段,症見口渴多飲,飲水後仍感口渴。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水濕內停。
  • 本方有滑利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生津四物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三。 組成:白歸身1錢,大生地1錢,杭白芍1錢,淨知母1錢,大麥冬1錢,人參1錢,正川芎5分,正雅連天花粉5分,川黃柏5分,炙甘草5分,肥烏梅1粒燈心10莖。 主治:上消,渴飲茶水,飲之又渴。

生津四物湯, 出處:《幼科鐵鏡》卷五。 組成:川芎8分,歸身1錢,生地1錢(酒洗),知母1錢,白芍1錢(水紙包煨),麥門冬(去心)1錢,川連8分,烏梅肉5分,天花粉7分,薄荷5分,石蓮肉5分,川黃柏(蜜炒)5分,炙甘草5分。 主治:上消,渴飲茶水,飲之又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