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南木香膏中包含木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腹脹、食積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 健脾消食: 木香還具有一定的健脾消食作用,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南木香膏中加入木香,可發揮其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進而治療相關病症。
南木香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南木香膏主要針對血虛氣滯導致的腹痛、經痛等症狀,而當歸可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 南木香膏中包含多種藥材,其中一些藥性較燥,而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性藥材傷陰。同時,當歸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藥效。
南木香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與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南木香膏主要針對寒凝氣滯引起的疼痛,川芎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疏肝理氣、止痛消腫的效果。此外,川芎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炎,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南木香膏中加入通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通淋: 通草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南木香膏常用於治療泌尿系統感染、水腫等症,通草的加入可助其利尿消腫,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 疏散風邪: 通草亦可疏散風邪,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南木香膏中常含有辛溫解表的中藥,通草的加入可協同解表散寒,增強療效。
總體而言,通草在南木香膏中發揮利水通淋、疏散風邪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南木香膏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南木香膏常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經脈痺阻引起的疼痛,細辛可溫經散寒,解除寒邪阻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 助藥力,增強療效: 細辛與南木香相配,可起到助藥力、增強療效的作用。細辛辛散溫通,可引導南木香的藥力深入肌膚,更有效地發揮其止痛、消腫、止癢的功效。
南木香膏中加入蕤仁,乃取其潤肺止咳之效。蕤仁,即苦杏仁去皮後的果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其具有潤肺止咳、降氣消痰之功,可用於治療肺燥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南木香膏主要用於治療肺氣不宣、痰多咳嗽等病症,而蕤仁的潤肺止咳之效能,恰好可以配合方劑中其他藥材,達到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療效。
南木香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等風寒感冒症狀,與南木香膏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其疏風散寒之效。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白芷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生肌斂瘡作用,可改善因風寒所致的局部腫脹疼痛,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外感引起的皮膚病變,與南木香膏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其外用功效。
主治功效
南木香膏之主治功效分析
《古今醫統大全》記載「南木香膏,治鼻塞不利。」,明確指出此方劑的功效在於治療鼻塞不通之症。其組方包含多味藥材,共同作用,以達到宣通鼻竅、疏暢氣機的目的。以下針對各藥材之藥性,解析其治療原理:
組方藥材分析:
-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於本方中,其行氣之功可疏通鼻竅之氣機阻滯,使氣血暢達,有利於鼻塞之緩解。
- 當歸: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鼻塞常因氣血不暢而致,當歸之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輔助行氣開竅。
- 川芎: 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本方中,川芎與木香相伍,可加強其行氣活血之功,以疏通鼻竅之壅塞,緩解鼻塞之不適。
- 通草: 性寒,味甘、淡,歸肺、胃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於本方中,通草可利水滲濕,排除體內濕濁,有助於減輕鼻塞之黏膩不適感,輔助其他藥材發揮效用。
- 細辛: 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解表之功。鼻塞之證,常見於感受風寒外邪,細辛可散寒祛風,解表散邪,以助鼻竅通暢。
- 蕤仁(垂仁): 性平,味甘,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本方中之蕤仁可潤肺化痰,以清除鼻竅中之痰濁,有助於鼻塞之改善。
- 白芷: 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散風除濕,消腫排膿之效。白芷可散風祛濕,通竅止痛,有助於緩解因風邪、濕邪所致之鼻塞。
綜合分析:
南木香膏以木香為君藥,主導行氣開竅,佐以當歸、川芎活血行氣,促進局部氣血循環;再以通草利水滲濕,細辛散寒祛風,蕤仁潤肺化痰,白芷散風除濕,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散寒祛濕、通竅開閉之功。
其治療鼻塞之機理,主要是針對因氣機不暢、血脈瘀滯、風寒濕邪阻遏鼻竅所致之鼻塞。通過疏通氣機,活血化瘀,祛除風寒濕邪,使鼻竅得以通暢,從而達到治療鼻塞之目的。此方劑之配伍,雖看似平實,卻能針對病機,有效解決鼻塞之疾。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 川當歸、 川芎、 通草、 細辛、 蕤仁(去殼)、 白芷各等分。
上(口父)咀,和羊髓熬白芷色黃,去滓為丸,如豆大。
每用1粒,塞鼻內。立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南木香膏, 出處:《醫統》卷六十二。 組成:南木香、川當歸、川芎、通草、細辛、蕤仁(去殼)、白芷各等分。 主治:鼻塞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