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鼻膏

通鼻膏

TONG B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8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4%
胃經 11%
肝經 11%
膽經 8%
腎經 8%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鼻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通鼻: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竅散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入侵、鼻塞不通、流清涕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疏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2. 抗菌消炎: 白芷含有揮發油、樹脂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鼻腔內細菌滋生,緩解鼻腔炎症,有助於改善鼻炎、鼻竇炎等疾病。

通鼻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鼻塞不通多由寒邪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川芎可溫經散寒,疏通鼻竅,緩解鼻塞疼痛。
  2. 消炎止癢: 川芎還具有抗炎、抗菌的功效,可抑制鼻腔炎症,減輕鼻腔黏膜腫脹,緩解鼻癢、流鼻涕等症狀。

此外,川芎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通鼻效果。

「通鼻膏」中加入「木通」的用意,主要基於其通利水道、宣通鼻竅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中醫認爲,鼻塞不通多因感受風寒、溼邪,或肺熱壅盛所致。木通的利水通淋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寒溼,同時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也可緩解肺熱壅盛,從而達到通鼻竅的效果。

此外,木通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鼻腔黏膜的恢復,進一步增強通鼻效果。

通鼻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鼻腔循環: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改善鼻腔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鼻腔黏膜的修復,有利於緩解鼻塞、鼻炎等症狀。
  2. 滋潤鼻腔,緩解乾燥: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一定的滋潤作用,可以滋養鼻腔黏膜,緩解鼻腔乾燥,有助於改善鼻腔黏膜的敏感度,減少鼻腔炎症的發生。

此外,當歸還可以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薄荷、川芎等藥材配伍,可增強通鼻止痛的效果。

通鼻膏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解表、通鼻竅的功效。

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通鼻竅的作用。對於因風寒襲肺、鼻竅閉塞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細辛可以溫通經絡,疏散寒邪,恢復鼻腔通氣功能。

此外,細辛還有止痛作用,可以減輕鼻塞引起的頭疼不適。因此,在通鼻膏中加入細辛,可以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提高藥效。

通鼻膏是一種以中藥為基礎的外用藥膏,主要用於緩解鼻塞、鼻炎等問題。其中,莽草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成分,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莽草含有多種揮發油、黃酮類和有機酸,這些成分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具有擴張血管和抗炎的效果,從而有效減輕鼻腔的腫脹和不適感。

此外,莽草還具有祛風解表的功能,有助於驅散風寒,尤其在感冒初期或是因為過敏反應導致的鼻部不適時,莽草能夠發揮其良好的療效。其天然成分使得通鼻膏在使用上相對安全,並能降低副作用的風險。綜合以上原因,莽草作為通鼻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改善鼻塞症狀,提升使用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此舉不僅突顯了中藥在治療鼻部疾病中的獨特優勢,也展示了其與現代醫學的良好互補關係。

通鼻膏中加入辛夷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辛夷花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腦、散風通鼻的功效。對於因風寒、風熱或鼻塞不通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辛夷花可有效改善。
  2. 辛夷花富含揮發油,能有效刺激鼻腔黏膜,促進鼻腔通暢。其揮發油中的成分如丁香油酚,具有抗炎消腫、緩解鼻塞的功效,有助於恢復鼻腔的正常功能。

因此,通鼻膏中加入辛夷花,可以有效改善鼻塞、流涕等鼻部不適,起到通鼻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通鼻膏主治「鼻窒塞,香臭不聞,妨悶疼痛」,即現代所稱鼻塞、嗅覺減退、鼻部脹痛不適之症。此症多因風寒邪氣鬱滯鼻竅,或氣血壅滯,脈絡不通所致。方中藥物多具辛溫香竄之性,旨在宣通鼻竅、散寒止痛、活血行氣,改善鼻腔氣血循環,恢復嗅覺功能。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辛溫透竅為核心

    • 辛夷(君藥):辛溫香烈,專入肺經鼻竅,《本草綱目》謂其「鼻淵鼻鼽,鼻窒鼻瘡」,直接疏通鼻塞,為治鼻淵要藥。
    • 細辛白芷:助辛夷散寒通竅。細辛性烈,開竅力強;白芷辛溫,兼能燥濕排膿,二藥共解風寒濕邪鬱滯。
    • 莽草(辛烈有毒):古代外用取其「祛風止痛」之效,助通絡散結,但現代多避用。
  2. 活血行氣以通絡

    • 芎藭(川芎)、當歸:活血行氣,改善鼻腔局部血瘀氣滯。川芎為「血中氣藥」,能上行頭面;當歸養血潤燥,防辛燥耗血。
    • 木通:清熱利濕,通經脈,導滯下行,使邪有出路,避免鬱熱上擾。
  3. 外用載藥與賦形

    • 豬脂(基質):潤燥護膚,緩解鼻腔乾痛,並作為藥物載體,延長局部作用時間。
    • 綿裹納鼻:直接作用於鼻竅黏膜,宣通力集中,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

【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以「辛散宣通」為主軸,結合「活血行氣」與「潤燥護竅」,體現「通則不痛」的治療思路。諸藥協力:

  • 驅邪:風寒濕邪得散,鼻竅鬱滯緩解。
  • 調血:氣血運行通暢,改善鼻腔充血腫脹。
  • 潤護:豬脂滋潤,防黏膜乾裂,緩解疼痛。
    適於外感風寒或氣血不和所致之鼻塞悶痛,然若屬熱證或陰虛鼻燥者,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白芷半兩,芎藭半兩,木通半兩,當歸3分,細辛3分,莽草3分,辛夷1兩。上銼細,以豬脂一斤,煎令白芷色黃,綿濾去滓,盛於不津器中。
候冷,綿裹棗核大,納鼻中,日換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2.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3. 本品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4. 使用本品期間,不宜同時服用其他具有發散作用的中藥或西藥。

相關疾病


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相同名稱方劑


通鼻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白芷半兩,芎藭半兩,木通半兩,當歸3分,細辛3分,莽草3分,辛夷1兩。 主治:鼻窒塞,香臭不聞,妨悶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