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散

WU Y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胃經 19%
脾經 18%
大腸經 13%
心經 7%
肺經 6%
膀胱經 6%
腎經 6%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蕪荑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或腫瘤性疾病。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的獨特性質和功效。雄黃的成分主要為硫化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及解毒作用,能夠對於某些因濕熱、火毒引起的皮膚病具有明顯的療效。

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化斑消腫,適合用於治療各類外科腫瘤及皮膚病,如癤瘡、皮膚癮等。因此,蕪荑散中加入雄黃,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幫助患者更快地清除體內的毒素,並促進病竈的癒合。

然而,需注意的是,雄黃含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確保劑量適當,以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蕪荑散的使用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蕪荑散中含有蕪荑,乃因其藥性獨特,與方劑主治相契合。

蕪荑性味苦寒,具有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等功效。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抑制皮膚真菌、細菌生長,並能抗炎、止癢,對於濕疹、疥瘡、皮膚瘙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蕪荑散中加入蕪荑,旨在發揮其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皮膚病,達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治療目的。

蕪荑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痛,散寒止瀉: 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散寒止瀉的功效。蕪荑散主治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吳茱萸溫中散寒,可緩解胃寒,促進消化,止痛止瀉,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2.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吳茱萸性溫燥,可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例如方中所含的蕪荑,性寒滑利,善於止瀉止痛,但其寒性較重,吳茱萸的溫性可中和其寒性,使藥效更加協調,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蕪荑散中包含白礬,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濕止癢的功效。蕪荑散主治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可以有效抑制皮膚濕氣,減輕瘙癢,促進皮膚乾燥癒合。
  2. 殺蟲止癢:白礬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以抑制皮膚寄生蟲的生長,對於因蟲咬引起的瘙癢、紅腫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白礬作為蕪荑散的組成成分,可起到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蕪荑散」,主要成分:雄黃、蕪荑、吳茱萸、白礬。主治功效:瘡,包括癤、癰、疽等皮膚潰爛或腫塊。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 雄黃: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蕪荑散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各種瘡癤腫毒。方中雄黃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三藥合用,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療瘡癤腫毒。

傳統服藥法


蕪荑1分(微妙),子芩半兩,黃柏半兩(微炙,銼),阿膠1分(搗碎,炒令黃燥),赤芍藥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地榆3分(微炙,銼),當歸3分(銼,微炒)。
上為粗散。
每服1錢,以水1中盞,入銀1兩,薤白1莖,生薑半棗大,豉50粒,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方中子芩,《普濟方》作「豬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疥癬癲癇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風濕性心臟病身體消瘦多痰口角自動會流口水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蕪荑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雄黃半兩,白蕪荑1分,吳茱萸、白礬少許。 主治:瘡。

蕪荑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錫沙(作銅泥者,無即以黃丹代,油和)如梧桐子大,蕪荑、檳榔各等分。 主治:寸白蟲。

蕪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九引《肘後方》。 組成:石州蕪荑仁2兩(面炒令黃色)。 主治:脾胃有蟲,食即痛,面黃無色,疼痛無時。

蕪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五引《仁存方》。 組成:蕪荑、剪草、蛇床、黃連、硫黃、雄黃、五倍子、海桐皮、輕粉各等分。 主治:三十六種惡瘡。

蕪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二。 組成:蕪荑1兩,藜蘆1兩,薑黃1分,青礬1分,雄黃1分,苦參3分,沙參3分,附子1個。 主治:瘡久不癒。

蕪荑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蕪荑1分(微炒),子芩半兩,黃柏半兩(微炙,銼),阿膠1分(搗碎,炒令黃燥),赤芍藥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地榆3分(微炙,銼),當歸3分(銼,微炒)。 主治:小兒久痢,羸瘦,春夏至秋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