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托連翹散

NEI TUO LIAN Q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4%
肝經 13%
脾經 12%
胃經 11%
小腸經 9%
大腸經 6%
三焦經 4%
膽經 4%
腎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託連翹散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內託連翹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連翹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局部腫脹,緩解疼痛。

二、疏散風熱:連翹亦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也有較好療效。內託連翹散中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可更有效地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緩解患者不適。

內託連翹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連翹性寒,甘草性甘平,兩者配伍可以減輕連翹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及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解毒、調和、緩急、補脾益氣等功效,能增強連翹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使藥物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內託連翹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內託連翹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對於內託連翹散所治的熱毒蘊結、咽喉腫痛、便祕等症,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通利二便的作用,促進毒素排出,減輕局部炎症。
  2. 引藥下行,促進藥效: 大黃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使藥力直達病竈,提高藥效。在內託連翹散中,大黃可將連翹、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物引導至咽喉部位,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內託連翹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能清利頭目,散熱解表,可配合連翹等藥物,加強清熱解毒之力,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通鼻竅,利咽喉: 薄荷芳香氣味可通鼻竅,利咽喉,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咽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內託連翹散中加入薄荷,可以有效地增強藥效,促進患者的康復。

內託連翹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其能清肺熱,解毒散結,與連翹、金銀花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之症。

二、 瀉火止痛:黃芩可瀉肺火、胃火,並能止痛,與連翹、牛蒡子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疼痛等症狀。

內託連翹散中加入芒硝,是利用其瀉火解毒、軟堅散結的特性。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通便排毒的功效。在內託連翹散中,芒硝可與連翹、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效。同時,芒硝還能促進毒素排出,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利於瘡瘍的癒合。

內託連翹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白芷可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配合連翹、金銀花等藥物,更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引藥上行,增強療效:白芷氣味芳香,能引藥上行,使其藥力直達鼻竅,增強藥效。配合內託連翹散中其他藥物,如薄荷、荊芥等,可使藥力充分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內託連翹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內託連翹散主治熱毒壅盛、血瘀不通所致的癰疽瘡瘍,赤芍能清熱解毒,並能促進血行,使瘀血消散,有助於消腫止痛。

2. 緩解藥物毒性: 連翹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過於寒涼易傷正氣。赤芍性寒,但能緩解連翹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內託連翹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連翹散主治外感風熱,但若熱毒熾盛,易傷陰血,導致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緩解熱毒對陰血的損傷。
  2. 保護胃氣: 連翹散中含有辛溫之品,如連翹、薄荷等,容易傷及脾胃。生地黃味甘,入脾經,可滋陰潤燥,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胃氣的傷害,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內託連翹散主治功效分析

內託連翹散為治療初期疔瘡的經典方劑,諸多醫籍皆有記載,其主治病症為:疔瘡初起,皮色不變,無疼痛感,按之不動,並伴有寒熱症狀。此種症狀在古代文獻中被描述為水疔、魚臍疔、紫燕疔、火疔等多種疔瘡的早期表現。 方中藥物組成及功效如下,藉此分析其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 **連翹、黃芩、黃梔(或梔子):**三藥皆為清熱解毒要藥,針對疔瘡的毒邪入侵,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連翹善於清泄上焦之熱,黃芩清熱燥濕瀉火,黃梔清熱瀉火,並能利濕,三藥合用,清熱解毒之力更強。

  • **大黃、芒硝(或朴硝):**此二藥均為峻下之品,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在初期疔瘡,邪毒尚未深入,使用此二藥可迅速驅逐毒邪,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其瀉下作用也能幫助體內毒素的排出。 需注意古代方劑中朴硝用量較大,與現代芒硝用量有差別,需謹慎推測。

  • **生地黃、赤芍:**二藥皆為涼血活血之品,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赤芍涼血活血,散瘀止痛。此二藥的加入,不僅能清解血分之熱,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毒邪的排出,並緩解因毒邪瘀阻所致的疼痛。

  • **白芷、薄荷:**二藥具有疏風散熱,解表透疹的作用。初期疔瘡,若兼有外感風邪,則此二藥能起到疏散風邪的作用,避免邪毒交爭,加重病情。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益氣生津。甘草是方中的君藥,它可以調和諸藥的偏性,使其藥力協調,發揮最佳療效,並緩解部分藥物的峻烈之性。

2. 治療原理分析:

內託連翹散治療疔瘡的原理,主要在於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涼血活血。方中藥物通過不同的途徑,共同作用於邪毒,使之得以排出體外。

  • **清熱解毒:**連翹、黃芩、黃梔等藥物清熱解毒,直達病竈,從根本上解決疔瘡的病因。

  • **瀉下通便:**大黃、芒硝的峻下作用,可以迅速清除體內的毒邪,防止其在體內蔓延。

  • **涼血活血:**生地黃、赤芍可以清熱涼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毒邪排出,並緩解疼痛。

  • **疏風解表:**白芷、薄荷可以疏散外感風邪,防止邪毒交爭,加重病情。

  • **調和諸藥:**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效協調,避免單一藥物過於峻猛,產生不良反應。

總而言之,內託連翹散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從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涼血活血多個方面入手,迅速清除體內毒邪,從而達到治療初期疔瘡的目的。其治療策略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初期疔瘡的寒熱兼夾、邪毒未深入的特點,採用攻邪兼顧扶正的治療方法。 古方中針刺放血的步驟也符合當時的治療理念,藉由局部排毒,配合內服藥物,達到更佳的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內託連翹散的組方略有差異,這可能與地域、臨牀經驗以及患者具體情況有關。 以上分析基於多部醫籍記載,僅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連翹1兩,甘草1兩半,大黃7錢,薄荷7錢,黃芩半兩,樸消2兩,白芷1兩,赤芍1兩,生地1兩,黃梔7錢。
如其人喘,加人參少許。
上為粗末。
每服1兩,水1碗,加燈心、竹葉煎7分,大病只3-4服。如服了心煩嘔,用不二散止。如瘡黃,上用針刺,仍服內托散,自然消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內托連翹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因此,在服用內托連翹散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擅自加減藥量。

相同名稱方劑


內托連翹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三。 組成:連翹1兩,甘草1兩半,大黃7錢,薄荷7錢,黃芩半兩,朴消2兩,白芷1兩,赤芍1兩,生地1兩,黃梔7錢。 主治:魚睛疔、紫硯疔及諸般疔瘡出時,皮色不變及不疼痛、按搖不動、身發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