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赤萬應散

保赤萬應散

BAO CHI WAN Y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8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3%
胃經 17%
肝經 11%
腎經 11%
心經 6%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赤萬應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解毒止痙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能燥濕化痰,尤其擅長於治療寒痰、濕痰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此外,天南星還具有解毒止痙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

在保赤萬應散中,天南星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起到燥濕化痰,解毒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小兒暑熱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煩躁不安、驚風抽搐等症。

保赤萬應散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食化積: 神麴味甘性溫,具有消食化積、清熱解毒之功效。保赤萬應散針對小兒熱證,如發熱、口渴、煩躁、便祕等,神麴可幫助消食積滯,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促進藥物吸收: 神麴含澱粉酶等酶類,可促進藥物分解,提高藥物的吸收率,有助於藥效發揮。在保赤萬應散中,神麴可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保赤萬應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因寒濕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了巴豆,這是一味性質較為峻烈的中藥。巴豆味辛、性熱,有毒,歸肝、腎、大腸經,具有強烈的逐水、消腫、通便作用。在保赤萬應散中加入巴豆的目的,在於利用其峻下作用,迅速排除體內的寒濕之邪,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然而,由於巴豆毒性較強,使用時必須非常謹慎,通常會將其炮製減毒後再使用,且劑量需嚴格控制,以免發生中毒等不良反應。此外,此方一般不建議自行使用,最好是在中醫師指導下應用,尤其是對於小兒這種特殊群體,更應注意藥物的安全性和適宜性。總體來說,雖然巴豆在該方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但其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

保赤萬應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鎮心安神: 硃砂可鎮心安神,緩解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小兒驚風、夜啼等病症。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有毒副作用,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現今,許多中藥師會以其他藥材替代硃砂,以降低毒性風險。

保赤萬應散中含有硼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小兒發熱、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燥濕止癢:硼砂能吸附濕氣,並具有抑菌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疹、痱子等皮膚病。

然而,硼砂具有一定的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赤萬應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疇廣泛,主要針對小兒與成人因「痰熱積滯」引發的諸症:

  1. 小兒疾患
    • 外感夾滯:初發寒熱往來,伴隨食積、嘔吐、煩躁不食。
    • 驚風痰壅:急慢驚風、痰涎壅盛,或突發驚癇、哭泣不安。
    • 脾胃失和:不思飲食、痞積(慢性消化不良)、瀉痢(濕熱或傷食所致)。
  2. 成人痰熱證:胸膈脹滿、三焦火盛(上焦煩熱、中焦胃痛、下焦滯氣)、痰阻氣逆。

關鍵病機為「痰、熱、風、滯」相兼,尤其突出「痰熱動風」之象,如驚癇、驚風;而方中多味藥材亦針對「痰濁蒙竅」所致神昏煩躁。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豁痰清熱、熄風開竅」為主軸,輔以健脾行氣,藥物配伍可分五大類:

1. 清熱豁痰

  • 牛黃、天竺黃、膽星:清心肝熱、化痰定驚,為小兒痰熱驚風要藥。
  • 礞石:質重墜痰,專攻頑痰膠結。
  • 朱砂、金箔:重鎮安神,配合化痰藥防痰熱上擾心神。

2. 熄風止痙

  • 全蠍、僵蠍、蟬蛻、天麻:平肝熄風,解除抽搐痙攣,適用於急驚風。
  • 防風:疏風解表,兼防外風引動內風。

3. 開竅醒神

  • 麝香、冰片、菖蒲:芳香走竄,開閉醒神,治痰蒙清竅之神昏煩躁。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清心涼血,防熱入心包。

4. 理氣健脾

  • 沈香、廣木香: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疏通中焦氣滯。
  • 黨參、茯神、甘草:補益脾胃,防攻伐過度,兼安神益智。

5. 解毒鎮驚

  • 雄黃:辟穢解毒,古方常用於小兒驚癇(需注意毒性)。
  • 琥珀:鎮驚安神,兼活血利尿,導痰熱下行。

三、方劑配伍特點

  1. 攻補兼施:雖以化痰熄風為主,但佐黨參、甘草護脾胃,避免傷正。
  2. 標本同治:痰熱為標(豁痰清熱),脾滯為本(行氣健脾),兼顧驚風之急與積滯之緩。
  3. 多途徑作用
    • 上焦:麝香、冰片開竅。
    • 中焦:木香、沈香理氣。
    • 下焦:礞石、琥珀導痰下行。

此方結構體現古代兒科「急則治風痰,緩則調脾胃」的思路,適用於痰熱風動兼氣滯的複雜病症,然需辨證準確,非單純外感或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雄黃6錢,犀角1錢,琥珀4錢,牛黃1錢,茯神5錢,金箔50張,廣木香5錢,遠志2錢,黨參1兩,天竺黃5錢,全蠍4錢,沈香2錢,僵蠶4錢,甘草2錢,礞石5錢,蟬蛻4錢,菖蒲2錢,朱砂5錢,天麻5錢,防風4錢,麝香3分,冰片3分,膽星2錢。
上為細末,每包一分。
每服1包,重者2包,白開水或鈎藤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腹痛胰臟炎癲癇乳房腺體瘤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四肢抽搐忽冷忽熱多痰噁心反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吞咽障礙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保赤萬應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組成:膽星5錢,巴豆霜4錢,生神曲1兩2錢,生大黃8錢,全蠍4錢,朱砂4兩8錢,牛黃1錢。 主治:化痰鎮驚,清熱消食。主治:小兒食物不化,吐乳疳積,抽風發燒,多生瘡癤。

保赤萬應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組成:朱砂1兩,膽星1兩,巴豆霜3錢,六神曲1兩5錢。 主治:下痰化積,開竅安神。主治:食積痰多,腹脹,小兒癇症疳痰,蟲積腹痛,胃獃腹脹,大便酸臭,氣急痰壅,狀類驚風。

保赤萬應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組成:雄黃6錢,犀角1錢,琥珀4錢,牛黃1錢,茯神5錢,金箔50張,廣木香5錢,遠志2錢,黨參1兩,天竺黃5錢,全蠍4錢,沉香2錢,僵蠶4錢,甘草2錢,礞石5錢,蟬蛻4錢,菖蒲2錢,朱砂5錢,天麻5錢,防風4錢,麝香3分,冰片3分,膽星2錢。 主治:小兒急熱驚風,痰涎壅盛。

保赤萬應散, 出處:《經驗奇效良方》。 組成:南星1兩,神曲1兩5錢,巴豆霜6錢(去淨毒油),辰砂2兩,硼砂5錢。 主治:寬胸膈,消乳癖,化積食。主治:小兒食水寒熱百病,初發寒熱往來,一時驚癇,或哭泣嘔吐,或急躁煩悶,不思飲食,晝夜不安,或累年痞積;以及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壅盛,瀉痢;兼治男婦老幼痰熱積聚,胸膈脹滿,不思飲食,三焦火盛,胃氣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