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溫中止嘔以及安胎的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化解寒濕,止嘔逆,對於孕婦因寒濕凝滯導致的妊娠嘔吐有顯著療效。此外,砂仁還能行氣止痛,對於孕婦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胎動不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安胎。
因此,在保命安胎湯中加入砂仁,可以有效地溫中止嘔,安胎止痛,起到保護母體和胎兒的作用。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香附,主要是利用其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的功效。孕婦在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容易出現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腹痛、胎動不安等症狀。香附能疏解肝鬱,使氣血運行順暢,減輕腹痛,穩定胎兒,達到保胎的效果。
此外,香附還能 調經止痛,對於孕婦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經期不調、痛經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進一步保障孕婦的健康,確保胎兒的安穩成長。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孕婦懷孕期間容易出現妊娠反應,如噁心嘔吐等,這是由於胃氣上逆所致。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緩解孕婦的妊娠反應,幫助安胎。
- 健脾開胃,促進消化。 懷孕期間,孕婦的脾胃功能相對虛弱,容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陳皮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有利於孕婦的營養吸收,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
總之,陳皮在保命安胎湯中起着理氣和胃、降逆止嘔、健脾開胃、促進消化的作用,有助於孕婦安胎保胎,保障母子健康。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解鬱,止嘔安胎: 紫蘇葉味辛、性微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嘔安胎的功效。孕婦懷孕期間,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容易出現氣機鬱滯、脾胃不和,導致嘔吐、腹痛等症狀,紫蘇葉可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緩解孕吐,安胎護胎。
- 溫肺散寒,助陽氣: 紫蘇葉具有溫肺散寒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孕婦抵禦寒邪侵襲,保持陽氣充足,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舒筋活絡,止痛安胎: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孕婦若因氣血運行不暢、筋脈拘急而導致胎動不安、腹痛等症狀,則可藉由秦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以達到安胎的效果。
- 清熱解毒,預防感染: 秦艽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預防孕期因體質虛弱或外感風邪引起的發熱、咳嗽等症狀,進而避免感染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孕婦常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胎兒不安、腹痛等症狀,川芎能疏通經絡,促進血行,緩解疼痛,並可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有利於胎兒的穩定。此外,川芎還能起到安神定驚的作用,緩解孕婦焦慮不安的情緒,促進母體和胎兒的健康。
保命安胎湯中使用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孕婦懷胎期間,血氣容易虧虛,易出現胎動不安、小腹疼痛等症狀,當歸能補益血氣,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胎兒不安,起到安胎作用。
- 養血潤燥: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劇烈,容易出現氣血不足、陰血虧虛等狀況,導致燥熱、口乾舌燥等症狀。當歸有養血潤燥之效,能滋養血脈,緩解燥熱,改善孕婦的體質,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養血柔肝,安胎止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調經的作用。孕婦懷孕期間,肝氣易於鬱結,導致胎兒不安,甚至出現腹痛、流產等現象。白芍可以養血柔肝,舒肝解鬱,使肝氣平穩,進而安胎止痛。
- 緩解孕期不適:懷孕期間,孕婦容易出現血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滋陰的作用,可以緩解孕婦因血虛引起的各種不適,確保母體健康,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發育。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黃耆,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
- 補氣固胎: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之效。孕婦胎氣虛弱,容易導致胎動不安,甚至流產。黃耆補氣固表,能增強母體的氣血,穩定胎兒,起到固胎安胎的作用。
- 扶正祛邪: 黃耆亦有扶正祛邪之效,可以增強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孕婦體質較為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導致胎兒不穩。黃耆可以增強母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進而保障胎兒安全。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固胎止嘔: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嘔安胎的功效。孕婦常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胎兒不穩,出現嘔吐、乏力等症狀。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攝胎氣,減輕嘔吐,穩定胎兒。
- 補氣健脾,固本培元: 懷孕期間,母體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白朮能補益脾胃,固本培元,增強母體的營養供給,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因此,白朮作為保命安胎湯的組成藥物,能有效改善孕婦脾胃虛弱,穩定胎兒,促進母嬰健康。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杜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腎固胎:杜仲性溫,味甘苦,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孕婦懷孕期間,腎氣不足,易出現胎動不安、腰痠乏力等症狀。杜仲能補益腎氣,固攝胎元,有助於安胎保胎。
- 調節血壓:杜仲含有杜仲多糖等成分,能調節血壓,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妊娠期高血壓是孕婦常見的併發症,嚴重者會危及母子生命。杜仲能有效控制血壓,保障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保命安胎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其溫經止血、安胎固胎的功效。
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安胎固胎、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氣血虛弱而導致的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等症狀,艾葉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起到安胎保胎的作用。此外,艾葉還能改善子宮血液循環,增強子宮收縮力,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發育。
因此,保命安胎湯中加入艾葉,可起到溫經止血、安胎固胎的功效,有助於解決孕期因寒凝血瘀、氣血虛弱而導致的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等問題。
保命安胎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妊娠期的保胎治療。此方中包含人尿,這在中醫理論中有其特殊的意義。人尿具有安胎的效果,被認為可以用於促進胎兒的穩定,防止流產。
從中醫角度看,人尿屬於“神明之液”,其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夠補充身體的精氣,並且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使用人尿可增強治療效果,特別是在調理孕婦的身體狀況方面。此外,人尿在古代中醫經典中被廣泛提及,因其能助於淨化身體和提升氣血,這在孕期對於母體和胎兒均有重要意義。
因此,保命安胎湯中包含人尿,不僅是根據古代醫學的實踐經驗,也體現了對於支持妊娠和保護胎兒的深刻理解。這種配方的形成,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對於人體生理的獨特見解與運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命安胎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妊娠四五月,因驚跌仆致胎動不安,兼有下血」之證。此階段胎元初固而尚未堅實,受外力衝擊或驚嚇後,易傷衝任二脈,氣血失和,胎氣被擾,故見胎動下血。古代醫家視此為「胎漏」或「胎動不安」之危候,需急予安胎止血,調和氣血,以固攝胎元。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理氣解鬱,調和肝脾
- 香附、陳皮、紫蘇:疏肝解鬱,寬中和胃。驚嚇跌仆易致氣機逆亂,肝鬱克脾,此三藥能理氣醒脾,緩解鬱滯。
-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妊娠中焦氣滯常見,用之助脾胃升降,間接安胎。
養血活血,止血安胎
- 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血,柔肝緩急。川芎雖有行散之性,但配伍當歸、白芍可防瘀滯,共調衝任。
-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安胎。針對下血,其性溫能制血寒妄行,且與酒芩寒溫相佐。
益氣固表,補腎固胎
- 黃耆、白朮:補脾益氣,升舉胎元。白朮為安胎要藥,合黃耆健脾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 杜仲:補肝腎,強腰膝。肝腎為衝任之本,補之可穩胎基。
清熱止血,引藥下行
- 酒芩:清熱涼血以安胎,制諸藥溫燥之性,防血熱妄行。
- 秦艽:清虛熱兼通絡,防跌仆後經絡瘀阻。
- 童便:古代用作止血引經藥,取其咸寒降火、化瘀止血之效。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動靜結合」為法:
- 動藥(香附、川芎、紫蘇)理氣活血,解決氣滯血瘀之標;
- 靜藥(當歸、白芍、杜仲、白朮)補養固攝,調補肝脾腎之本。
佐以寒溫並用(酒芩配艾葉)、升降相因(黃耆升提,童便降火),使氣血調和,胎元得固。
傳統服藥法
砂仁、香附、陳皮、紫蘇、秦艽、川芎、當歸、白芍、黃耆、白朮、杜仲、艾葉、酒芩、童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止血、安胎的功效,但孕婦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以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命安胎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砂仁、香附、陳皮、紫蘇、秦艽、川芎、當歸、白芍、黃耆、白朮、杜仲、艾葉、酒芩、童便。 主治:妊娠腹中有孕已四五月,因驚跌僕,胎動不安,已下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