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飲

木通飲

MU T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40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心經 15%
肺經 15%
膀胱經 12%
肝經 10%
大腸經 7%
脾經 7%
腎經 4%
小腸經 4%
膽經 4%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通飲是一種源自於中醫傳統的方劑,其主要組成藥材為木通。木通,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具有清熱利尿、通經活血的功效。其成分中富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如黃酮、皁苷等,能有效促進尿液的排出,達到解毒排濁的目的。此外,木通還可改善腎臟功能,對於尿路感染、腎炎等疾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木通飲的組成不單只是木通,還包括其他幾味中藥材,這些藥材相互輔助、配合,增強了整體方劑的療效。例如,常見的配伍藥材有黃芩、車前草等,這些藥材均具清熱利濕的特性,能夠進一步強化木通的利尿效果。綜合來看,木通飲作為一個方劑,主要是通過木通的核心效果來針對病症,並利用其他藥材的綜合協同作用,達到調理身體、促進康復的目的。

木通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木通飲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可以有效地清解下焦濕熱,並改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
  2. 配合木通,增強利水通淋功效: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小腸經,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黃芩與木通搭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木通飲中加入滑石,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的功效。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木通飲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痛、水腫等症,滑石可以幫助利水消腫,促進小便排出,減輕患者的痛苦。

此外,滑石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輔助木通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之,滑石在木通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木通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木通性寒,甘草性甘溫,二者配伍可中和木通的寒性,防止寒涼傷胃,並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2. 增強藥效:甘草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可以使木通的利水消腫、通經下乳等功效更加顯著。同時,甘草還能增強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

木通飲中加入漏蘆,主要是因為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木通性寒,善於利水通淋,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而漏蘆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對於濕熱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水腫等症,效果顯著。

因此,木通飲中加入漏蘆,可以增強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佳,臨牀應用也更廣泛。

木通飲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通便的作用。木通飲本身也以利水消腫爲主,加入葶藶子可以增強其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宣肺止咳: 葶藶子除了利水消腫外,還有宣肺止咳的功效。木通飲在治療水腫的同時,也兼顧了肺氣不利、咳嗽等症狀,加入葶藶子可以更有效地宣肺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通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卒淋瀝,秘澀不通」,即突發的排尿困難、小便淋瀝不暢或閉塞不通,屬中醫「淋證」(熱淋、氣淋)範疇。病因多為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或氣機鬱滯所致。其症狀特徵為小便短赤、澀痛、頻急,甚則尿閉,伴隨下腹脹滿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解析

  • 君藥:木通
    性味苦寒,入心、小腸、膀胱經,擅長清熱利尿、通淋止痛。《藥性論》載其「主治五淋,利小便」,針對淋澀不通之核心病機。

  • 臣藥:淡竹葉、黃芩、漏蘆

    • 淡竹葉:甘淡滲利,清心火而利尿,助木通導濕熱下行。
    • 黃芩:苦寒清熱,瀉上焦肺火(肺為水之上源),兼清下焦濕熱。
    • 漏蘆:清熱解毒,通利血脈,《本經》言其「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此處用於化解濕熱鬱滯之血分瘀結。
  • 佐藥:桑白皮、枳殼、芍藥

    • 桑白皮:瀉肺行水,與黃芩協同調理肺氣,宣通水道(提壺揭蓋法)。
    • 枳殼:行氣寬中,破滯消脹,解決氣機壅滯導致的小便閉澀。
    • 芍藥:和血止痛,緩解淋證之拘急疼痛,並防利水過猛傷陰。
  • 使藥:炙甘草
    調和諸藥,緩和木通等苦寒之性,兼護胃氣。

2. 組方邏輯
全方以「清熱利尿」為主軸,結合「宣肺行氣」「活血止痛」之法:

  • 清利濕熱:木通、淡竹葉、黃芩直折下焦濕熱,從小便而出。
  • 調暢氣機:枳殼、桑白皮一降一宣,恢復三焦氣化功能。
  • 兼顧血分:漏蘆、芍藥防止濕熱久鬱入血,緩解經脈拘攣。

3. 治療原理

  • 熱淋:濕熱客於膀胱,氣化失司→清熱利尿(木通、淡竹葉)+瀉火(黃芩)。
  • 氣滯:氣阻水道,小便澀痛→行氣破結(枳殼)+宣肺(桑白皮)。
  • 標本兼治:既祛邪(濕熱、氣滯),又調理臟腑(肺、膀胱),契合「通則不痛」之則。

此方結構嚴謹,體現中醫「分消走泄」的治濕熱思路,適用於濕熱兼氣滯之實證淋證,而無明顯陰虛或脾虛者。

傳統服藥法


木通(銼)1兩半,甘草半兩(炙,銼),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芍藥1兩,漏蘆1兩(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黃芩(去黑心)1兩,淡竹葉1握(切)。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通飲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氣喘大便秘結排尿困難乳腺炎心內膜炎尿道炎乳房腺體瘤心包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盂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木通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木通(銼)1兩半,冬葵子(炒)半兩,滑石(碎)2兩,石韋(去毛,炙)1兩。 主治:小便出血。

木通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木通2兩(銼),茅根2兩(銼),瞿麥2兩(去梗),芍藥2兩,滑石(碎)3兩,亂發雞子大2枚(燒灰)。 主治:卒淋。

木通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木通1兩(銼),黃芩1兩,滑石(碎)1兩,甘草(炙)1分,漏蘆(去蘆頭)3分,甜葶藶(紙上炒)1分。 主治:卒淋瀝,秘澀不通。

木通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組成:木通1兩半(銼),桔梗1兩半(炒),桑根白皮1兩半(銼),升麻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惡實(炒)1兩。 主治:肺脹,胸膈膨脹,喘嗽,缺盆中痛。

木通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組成:木通(銼)1兩半,甘草半兩(炙,銼),枳殼(去瓤,麸炒)半兩,芍藥1兩,漏蘆1兩(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黃芩(去黑心)1兩,淡竹葉1握(切)。 主治:産後乳汁少或不下。

木通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組成:木通3分(銼,炒),冬葵根(銼)3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黃芩半兩(去黑心),甘草半兩(炙,銼),當歸半兩(切,焙),蒲黃半兩(微炒),瞿麥穗半兩。 主治:産後大小便秘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