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經散

TOU J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3%
肺經 9%
大腸經 7%
膽經 4%
膀胱經 4%
心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透經散]的組成中包含川楝子,主要是因為川楝子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川楝子能夠有效地舒緩由氣滯引起的疼痛和不適,並且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在[透經散]中,川楝子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行氣止痛效果,有助於改善由氣滯引起的問題。然而,由於川楝子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避免引發過度刺激的不適。

透經散方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因為巴豆具有峻下逐瘀、消腫散結的功效。

巴豆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種子,性味辛熱,有毒,能瀉下攻積,消腫散結。其峻下作用強,可快速清除腸道積滯,並通過活血化瘀,消腫散結,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需慎之又慎,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並嚴格控制劑量,以免出現中毒反應。

透經散方中包含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瀉: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瀉之效。透經散主治婦科寒凝血瘀證,如痛經、經閉、崩漏等,吳茱萸可溫暖子宮,散寒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
  2. 調和脾胃,助藥力:吳茱萸兼具溫脾止瀉之功,可改善寒凝脾胃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吳茱萸可引藥上行,助其他藥物更好地作用於子宮,提高藥效。

透經散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腎助陽,調經止痛: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有溫腎助陽、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腎虛陽虛而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山茱萸能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調經止痛的效果。
  2. 滋陰補血,改善血虛: 山茱萸亦可滋陰補血,對於血虛型痛經,能起到滋養血脈,改善血虛症狀的作用,幫助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山茱萸在透經散中起到溫腎助陽、調經止痛,以及滋陰補血的作用,可改善多種因腎虛、血虛引起的痛經症狀。

透經散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茴香可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茴香亦具備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對於伴有肝氣不舒的痛經患者,茴香有助於疏肝理氣,調和氣血,改善經行不暢。

透經散方劑中包含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透經散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等症,沉香可溫通血脈,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溫陽化瘀:沉香還具有溫陽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經閉、痛經,沉香可溫陽散寒,化解瘀血,改善症狀。

總之,沉香在透經散方劑中起到行氣止痛、溫陽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透經散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胡椒性溫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胡椒可以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通經活血的效果。

2. 協同增效: 透經散中其他藥材多屬寒涼性質,加入胡椒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過度損傷陽氣的作用。同時,胡椒辛散之性,也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透經散]的組成中包含全蠍,主要是因為全蠍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全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血瘀引起的經絡不通、疼痛等症狀。在[透經散]中,全蠍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活血通絡效果,有助於改善由血瘀引起的問題。然而,由於全蠍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透經散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砂仁味辛性溫,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經痛,具有緩解作用。透經散本身即為治療經行腹痛的方劑,砂仁加入其中,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溫中止嘔: 砂仁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凝氣滯導致的嘔吐。透經散中的某些藥物可能引起胃部不適,砂仁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防止嘔吐的發生。

透經散中加入木香,是基於其行氣止痛、健脾消積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能行氣止痛,尤擅長於行散脾胃之氣,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經行不暢、痛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同時,木香也能健脾消積,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進一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痛經。

此外,木香與透經散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香附等藥物相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加強通經活血、行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透經散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延胡索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透經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延胡索可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延胡索亦可疏肝解鬱,對於因肝鬱氣滯導致的月經不調、情緒不穩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其調和氣血之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整體體質。

綜上所述,延胡索在透經散中可發揮活血化瘀、止痛以及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婦科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透經散 」,主要成分為:川楝子,巴豆,吳茱萸,山茱萸,茴香,沉香,胡椒,全蠍,砂仁,木香,延胡索, 主治功效是:下部疾病。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胡椒性溫,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胡椒辛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瀉,止呃止嘔,解毒之功。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延胡索可以活血行氣、鎮痛、麻醉,治療各種疼痛。亦可疏肝理氣,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其破血消癥的功效可改善經血不調、痛經等症狀。此外,延胡索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療各種疼痛證候。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全蠍可平肝息風,調和氣血,治療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等症;同時可祛風止痙,治療中風後之痙攣、抽搐,以及肌肉痙攣、痛經等症;此外,全蠍還能祛風除濕,治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身重等症狀。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透經散」,主要成分為川楝子、巴豆、吳茱萸、山茱萸、茴香、沉香、胡椒、全蠍、砂仁、木香、延胡索,具有下部疾病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2兩(銼,炒,入巴豆20粒,吳茱萸1兩,同炒焦赤色,去巴豆、茱萸),茴香(微炒)半兩,沈香半兩,胡椒半兩,全蠍(微炒)半兩,縮砂2兩(連皮炒燥,去皮用),木香1兩(不見火),玄胡索2兩(新瓦上炒)。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食前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透經散具有活血通經、下氣消積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透經散,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川楝子2兩(銼,炒,入巴豆20粒,吳茱萸1兩,同炒焦赤色,去巴豆、茱萸),茴香(微炒)半兩,沉香半兩,胡椒半兩,全蠍(微炒)半兩,縮砂2兩(連皮炒燥,去皮用),木香1兩(不見火),玄胡索2兩(新瓦上炒)。 主治:下部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