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石莖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石莖散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所致的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當歸補血活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暢通,達到治療目的。
二、調和藥性:石莖散中其他藥材多屬寒涼之性,如石韋、滑石等,容易寒凝血脈,影響藥效。當歸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使藥效更加溫和,利於病患服用。
石莖散中包含馬鞭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馬鞭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石莖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症,馬鞭草可以清熱解毒,緩解濕熱對泌尿系統的損害,達到治療效果。
二、利水通淋:馬鞭草亦有利水通淋之效,可以促進尿液排出,幫助濕熱毒素的代謝,進一步緩解尿路炎症狀。此外,馬鞭草還可以舒緩尿路痙攣,減少疼痛不適。
總而言之,馬鞭草在石莖散中的加入,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石莖散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石莖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行氣止痛: 紅花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石莖散中加入紅花,可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止痛效果,提升療效。
石莖散方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瀉: 烏梅性酸澀,味甘,入肝、脾、肺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石莖散主治小兒脾胃虛弱、久瀉不止,烏梅可收斂腸胃,固澀止瀉,緩解腹瀉症狀。
- 清熱解毒: 烏梅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石莖散中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改善因濕熱內蘊而引起的腹瀉。
總之,烏梅在石莖散方中起着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小兒脾胃虛弱、久瀉不止的症狀。
石莖散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癥散結: 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石莖散所治療的症狀,如癥瘕積聚、乳房腫塊、腹部脹痛等,莪朮能有效消散瘀血,軟堅化結,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石莖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共同達到消癥散結、通絡止痛的效果。
石莖散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破瘀消癥: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止痛之效。石莖散旨在治療婦科癥瘕積聚,三稜的破瘀消癥作用可有效改善癥瘕積聚所致的疼痛、腹部脹滿等症狀。
二、行氣止痛:三稜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石莖散中,三稜與其他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配合,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效果,以達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石莖散方中包含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蘇木味甘、酸,性涼,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石莖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蘇木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腫痛。
2. 涼血解毒:蘇木還具有涼血解毒之功效。石莖散中常與其他涼血解毒藥物配伍,如金銀花、連翹等,以加強其清熱解毒作用,有效改善跌打損傷後伴發的發熱、紅腫等症狀。
石莖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跌打損傷或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與石莖散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沒藥性燥,能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藥物吸收,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其功效。在石莖散中,沒藥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筋骨,增強治療效果。
石莖散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化瘀止痛: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石莖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琥珀的化瘀止痛作用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 安神定驚: 琥珀還具有安神定驚之功效。跌打損傷常伴有疼痛、驚悸、失眠等症狀,琥珀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的不適。
石莖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能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猛烈,起到保護病人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例如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更好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總而言之,甘草在石莖散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石莖散,又稱血蠱散,為婦科常用方劑,由當歸、馬鞭草、紅花、烏梅、莪朮、三稜、蘇木、沒藥、琥珀、甘草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補血調經、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功效。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馬鞭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絡。
烏梅:固澀收斂、驅蟲殺蟲。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
蘇木: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
琥珀:安神鎮靜、止血化瘀。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石莖散主治胞門血凝,或因臟腑之病塊生於腹脅之間,心腹腫脹,狀如水腫,迅速而堅硬,俗稱血蠱病,故名。
胞門血凝:胞門,即子宮。胞門血凝,指子宮內有積血凝滯,多由血瘀或氣滯血瘀所致,可引起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
臟腑之病塊生於腹脅之間:臟腑之病塊是指臟腑內部生長了腫瘤或積塊,這些腫瘤或積塊可以壓迫周圍組織和器官,引起疼痛、腫脹等症狀。
心腹腫脹:指心腹部腫脹,多由氣血瘀滯或水濕停滯所致。
狀如水腫:指腫脹的部位皮膚發亮,按之凹陷,類似於水腫。
迅速而堅硬:指腫脹的部位生長迅速,而且堅硬,按之不下。
血蠱病:血蠱病是一種婦科雜症,主要指子宮內的積血凝滯,導致小腹腫脹疼痛,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石莖散通過活血化瘀,理氣行氣,消腫散結,可以緩解血蠱病的症狀。
石莖散主要作用機理:
活血化瘀:當歸、紅花、三稜、蘇木、沒藥、琥珀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血瘀,改善胞門血凝、臟腑之病塊等症狀。
理氣行氣:莪朮、三稜、蘇木等藥物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化解氣滯,改善心腹腫脹等症狀。
消腫散結:莪朮、三稜、蘇木等藥物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消散腫塊,改善狀如水腫等症狀。
石莖散是一味婦科常用方劑,具有補血調經、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功效,主治胞門血凝,或因臟腑之病塊生於腹脅之間,心腹腫脹,狀如水腫,迅速而堅硬,俗稱血蠱病。
傳統服藥法
石莖1兩,當歸尾半兩,馬鞭草半兩,紅花(炒)半兩,烏梅肉半兩,蓬茂(炮)1分,三稜(炮)1分,蘇木節1分,沒藥1分,琥珀(別研)1分,甘草1錢。
上為末。
每服2錢,濃煎蘇木酒調下。不飲酒,薑、棗煎湯調亦得。
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石英散」。方中石莖,《醫學綱目》作「紫石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禁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莖散, 出處:《三因》卷十八。 組成:石莖1兩,當歸尾半兩,馬鞭草半兩,紅花(炒)半兩,烏梅肉半兩,蓬荗(炮)1分,三棱(炮)1分,蘇木節1分,沒藥1分,琥珀(别研)1分,甘草1錢。 主治:婦人血結胞門,或爲癥瘕在腹脅間,心腹脹滿,腫急如石水狀,俗謂之血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