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聖湯

RU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4%
心經 11%
大腸經 5%
肝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聖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補血、生津止渴之功效。聖湯多用於氣血不足、體虛乏力、脾胃虛弱等症狀,而人參可以有效提升人體元氣,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體質,達到扶正祛邪之效。

2. 增強抵抗力:人參中的多種皁苷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聖湯常用於治療虛弱者,而人參的補益功效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抵禦疾病,促進身體恢復。

聖湯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聖湯多用於氣血不足、血虛經閉等症狀,而當歸能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二、 調和藥性: 當歸性溫和,能調和藥性,使方劑更加溫和有效。聖湯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物,而當歸的溫性可以中和這些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總體而言,當歸在聖湯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補血活血和調和藥性的功效,使方劑更加適合治療氣血不足、血虛經閉等症狀。

聖湯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益氣: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有助於改善腎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
  2. 滋陰降火:黑豆亦具滋陰降火之效,可緩解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易怒等症狀。

因此,聖湯中加入黑豆可起到補腎益氣、滋陰降火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更佳的療效。

聖湯方劑中包含甘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中藥方劑中會加入甘草,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物更平和地作用於人體。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效,如補脾益氣、緩解咳嗽、解毒消炎等。在聖湯方劑中,甘草不僅可以調和藥性,還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聖湯方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調和藥性和增強藥效的功能,對於方劑的整體功效至關重要。

聖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斂酸止瀉: 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斂肺氣,止瀉痢,對於因脾胃虛弱、氣虛下陷導致的腹瀉有很好的療效。聖湯中加入烏梅,可以幫助收斂腸胃,止瀉止痢,緩解腹瀉症狀。
  2. 生津止渴: 烏梅能生津止渴,對於暑熱傷津、口渴咽乾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聖湯中加入烏梅,可以補充津液,緩解口渴,促進身體的恢復。

烏梅在聖湯中起到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更好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如聖湯」中,罌粟殼的應用主要是考慮到其止咳平喘、止瀉的作用。罌粟殼性溫味甘,能夠收斂止瀉、止咳平喘,適用於治療久咳不止、泄瀉頻繁等問題。然而,罌粟殼含有微量嗎啡成分,因此使用時需注意劑量控制,避免產生副作用。

「聖湯」方劑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大棗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增強機體抵抗力。

2. 和解藥性:大棗性平和,能調和藥性,減輕藥物毒副作用。在多味藥物組成的方劑中,加入大棗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好地發揮藥效,提高療效。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

  • 行氣止痛:砂仁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可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
  • 健脾開胃:砂仁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有改善作用。

聖湯中加入砂仁,通常是為了 增強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同時也能提升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例如,聖湯中可能加入砂仁來治療寒性胃痛、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聖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壯陽、止痛生津之效。對於寒邪客胃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丁香可溫中散寒,促進消化,緩解不適。此外,丁香亦可溫腎助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聖湯中加入丁香,能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白荳蔻在聖湯方劑中,主要因其芳香化濕的功效,有助於解決濕邪困脾之症。

白荳蔻味辛性溫,能溫脾胃、化濕濁,並能開胃止嘔、醒脾消脹。聖湯針對脾胃虛弱、濕濁內阻所致的腹瀉、嘔吐、脘腹脹痛等症,而白荳蔻加入其中,可有效消解濕濁、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達到溫中和胃、健脾止瀉的效果。此外,其芳香之氣,亦能開胃醒脾,提升患者的食慾,促進機體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如聖湯」

如聖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當歸、黑豆、甘草、烏梅、罌粟殼、大棗、砂仁、丁香、白荳蔻等。

  •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安神益智、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烏髮明目、活血化瘀之效。
  • 甘草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烏梅性酸,味澀,歸肝、脾、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罌粟殼性微溫,味辛,歸肺、大腸經,具有止瀉、止痢、鎮痛、鎮靜等功效。
  • 大棗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養血安神、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等功效。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主治功效

如聖湯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尤其是大便中混有大量紅色或白色的黏液或膿液,情況非常嚴重。

用法用量

如聖湯的用法用量為,每日1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如聖湯期間,應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如聖湯與其他藥物合用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總結

如聖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補氣、活血、止瀉、止痢、鎮痛、鎮靜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尤其是大便中混有大量紅色或白色的黏液或膿液,情況非常嚴重。服用如聖湯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荊芥、防風、桔梗、甘草、連翹。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如聖湯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出現上火、便秘等症狀。
  • 如聖湯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但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 如聖湯有補腎、健脾、利水、解毒的功效,但不宜在腎功能不全、脾胃虛弱者服用。
  • 如聖湯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痢的功效,但不宜在腹瀉、便秘者服用。
  • 如聖湯有止痛、止血的功效,但不宜在出血性疾病患者服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胰臟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肺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急性會厭炎嘔吐咳血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如聖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紫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木通、猴梨各等分。 主治:痘已出,身熱如火。

如聖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六五引《經驗良方》。 組成:川升麻、赤芍藥,甘草3錢半,紫草半兩,白朮2錢,陳皮1錢半。 主治:小兒身熱頭痛,頰赤面紅,呵欠清涕,瘡疹已出末出。

如聖湯, 出處:《得效》卷十一。 組成:白芍藥1兩,川升麻1兩,甘草5錢,紫草5錢,乾葛1兩,木通5錢(去皮節)。 主治:身熱如火,頭痛,頰赤面紅,呵欠,鼻瘡,瘡疹已出未出時。

如聖湯,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引《旅捨》。 組成:桔梗1兩,甘草(生)1兩,牛蒡子(炒)1兩,麥門冬半兩。 主治:治痰祛熱,利咽喉。主治:咽中有瘡,咽物不下,及咳嗽咯血,肺痿痰唾氣促,並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如聖湯, 出處:《百一》卷六引焦濟卿方。 組成:人參3寸(洗),當歸3寸(洗),滴乳1塊(黑豆大),甘草2寸(炙),烏梅7個,罂粟殼1個(去瓤,蜜炙),大北棗7個,縮砂仁21個,大丁香21個,白豆蔻21個,陳生薑2塊(指大,用濕紙裹,煨熟)。 主治:下痢赤白甚重者。

如聖湯, 出處:《濟生》卷七。 組成:鯉魚皮、當歸(去蘆,酒浸)、熟地黃(酒蒸)、阿膠(銼,蛤粉炒成珠)、白芍藥、川芎、川續斷(酒浸)、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順氣安胎。主治:妊娠飲食冷熱,動風毒物,或因再交,搖動骨節,傷犯胞胎,或服熱藥太過,血氣相搏,致胎動腹痛,多嘔,氣不調和,或爲漏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