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軟堅湯中加入瓦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軟堅散結: 瓦楞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腫瘤、瘰癧、乳腺增生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軟堅散結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藥效。
- 疏肝理氣: 瓦楞子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在軟堅湯中,瓦楞子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疏肝理氣、軟堅散結的目的。
軟堅湯中加入海浮石,主要基於其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海浮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脾、腎經。其質地鬆軟,具有化堅散結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痰濕凝聚、氣血瘀滯導致的腫塊、硬結等症狀。此外,海浮石還能清熱利濕,消痰止咳,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軟堅湯中加入海浮石,可以加強方劑軟堅散結、化痰利水的功效,進一步促進疾病的康復。
軟堅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調和藥性: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軟堅湯通常用於治療肝脾腫大、脅肋疼痛等病症,白芍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並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脾胃。
2. 柔肝疏肝,促進氣血流通:白芍入肝經,具有柔肝疏肝的作用,可以幫助肝氣疏泄,促進氣血流通。軟堅湯中的其他藥物,如昆布、海藻等,則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而白芍則可以輔助它們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軟堅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散結的作用。軟堅湯多用於治療各種積聚,而肝氣鬱結常為積聚形成的重要原因。柴胡疏肝解鬱,可以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通暢,有利於消散積聚。
二、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軟堅湯中的其他藥物,如昆布、海藻等,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柴胡與之配合,可以增強疏肝解鬱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達到軟堅散結的效果。同時,柴胡還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軟堅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消食導滯,有助於消解積聚於體內的痰濁瘀滯,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發揮療效。
- 降逆和胃:陳皮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作用。對於一些伴有胃氣上逆、脘腹脹痛等症狀的患者,陳皮能起到緩解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因此,陳皮在軟堅湯中發揮著重要的理氣消積、降逆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疾病康復。
軟堅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和破堅散結的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主要作用為:
- 行氣消積:枳殼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因氣滯食積引起的癥狀,如腹脹、便祕等。
- 破堅散結:枳殼具有破堅散結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腫塊或硬塊。
因此,軟堅湯中加入枳殼,可幫助緩解氣滯血瘀,促進腫塊或硬塊的消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軟堅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氣,開宣結滯: 桔梗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宣結滯的功效。軟堅湯旨在化解積聚於臟腑的痰飲瘀血,而桔梗的宣肺利氣作用可使氣機通暢,促進痰飲瘀血的排出,進而軟堅散結。
- 引藥下行,助藥達病所: 桔梗具有升提之性,可引藥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軟堅散結的功效。軟堅湯中其他藥物如海藻、昆布等,均具有軟堅散結作用,而桔梗的引導作用可使藥效更佳。
軟堅湯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消積: 香附具有行氣解鬱、消積化滯的功效,可疏通肝氣鬱結,使氣機暢達,從而達到軟堅散結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香附亦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消除瘀血阻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達到軟堅的目的。
總之,香附在軟堅湯中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消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軟堅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腹中腫塊(癥瘕)」,其特徵為:
- 局部有形結塊:觸摸可感知腫塊,屬中醫「癥積」範疇,多因氣滯、痰凝、血瘀互結所致。
- 疼痛拒按:提示實證,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
- 舌苔白、脈沉弦:
- 舌苔白主寒、主痰濕;
- 脈沉為病位在裏,弦脈主氣滯、痰飲或痛證。
綜合辨證為「痰氣互結,鬱久化熱」之癥瘕,可能伴隨痰黏、胸悶等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理氣行滯,調暢氣機:
- 香附:疏肝解鬱,善治氣滯疼痛。
- 橘紅:理氣寬中,化痰散結。
- 苦桔梗:宣肺氣,助氣機升降,開鬱散結。
化痰散結,軟堅消積:
- 海石(海浮石):咸寒軟堅,清熱化痰。
- 瓜蔞、貝母、半夏:
- 瓜蔞寬胸化痰,潤燥開結;
- 貝母(川貝或浙貝)清熱散結;
- 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
- 風化消(芒硝之風化者):咸寒瀉熱,軟堅潤燥,導痰垢下行。
清泄鬱熱:
- 黃芩:苦寒清熱,防止痰氣鬱久化火。
配伍特點:
- 痰氣並治:以香附、橘紅行氣,配伍海石、貝母等化痰,氣行則痰消。
- 軟堅與清熱並用:海石、風化消咸寒軟堅,黃芩清熱,針對痰熱膠結之癥瘕。
- 宣降結合:桔梗宣肺升提,風化消降泄痰濁,調節氣機上下通路。
治療思路:
本方以「行氣化痰」為核心,佐以軟堅清熱,符合《內經》「結者散之」「堅者削之」之法,適用於痰氣交阻、漸成堅積之證。通過調暢氣機、分解痰瘀,逐步消磨腹中腫塊。
傳統服藥法
苦桔梗1錢半,海石7分,香附7分,瓜蔞7分,半夏7分,貝母7分,黃芩1錢,橘紅1錢,風化消4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軟堅散結、行氣止痛之功,臨床用於治療腹中腫塊(癥瘕),腹中作痛,拒投,摸之有腫塊,舌苔白,脈沉弦等症。但本方有活血化瘀之功,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軟堅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苦桔梗1錢半,海石7分,香附7分,瓜蔞7分,半夏7分,貝母7分,黃芩1錢,橘紅1錢,風化消4分。 主治:老痰積久,稠粘咯吐不出。
軟堅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人參1錢,當歸1錢,白芍3錢,青鹽1錢,熟地5錢,山茱萸2錢,麥冬3錢,北五味1錢,半夏1錢,附子1片。 主治:人生塊於胸中,積痞於腹內。
軟堅湯,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組成:瓦楞子30g(醋煅),海浮石12g(醋煅),白芍30g(醋炒),柴胡9g(醋炒),陳皮9g,枳殼9g,桔梗6g,香附9g。 主治:軟堅磨積,疏肝理氣。主治:腹中腫塊(癥瘕),腹中作痛,拒投,摸之有腫塊,舌苔白,脈沉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