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啓竅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功效。啓竅湯多用於治療由陰虛血少、精氣不足所致的頭昏腦脹、耳鳴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狀,熟地黃可補益腎陰,促進精血生成,改善腦部供血,從根本上改善頭腦昏沉、神志不清的症狀。
- 引藥入經,協調藥性: 熟地黃為君藥,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平衡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損傷陰液,加重病情。
啓竅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固精,益髓填精: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山茱萸,可補腎填精,改善因腎虛導致的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有助於開啓頭竅。
- 收斂固澀,止瀉止汗:山茱萸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治療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尿頻、自汗等症狀。對於一些因腎虛導致的汗出不止、頭昏眼花等症狀,山茱萸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有助於恢復頭竅的正常功能。
啓竅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潤燥,清熱化痰: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之效。啓竅湯多用於治療痰熱壅肺、神昏不醒、昏迷等症狀,麥門冬可滋陰降火,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並可滋潤肺燥,利於清醒。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啓竅湯中其他藥物如石菖蒲、遠志等具有開竅醒神之功,而麥門冬可滋陰潤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更能增強開竅醒神之效。
啓竅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遠志性味苦甘,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之功效。啓竅湯主要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遠志能疏通心竅、醒脾開竅,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增強療效: 啓竅湯中其他藥物如石菖蒲、蘇合香等,也有開竅醒神的功效。遠志與這些藥物配合,相輔相成,互相增效,能更有效地改善神志昏迷等病症。
總而言之,遠志在啓竅湯中起著開竅醒神、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藥方劑[啓竅湯]的組成中包含[五味子],因為五味子具有收斂固表、益氣生津的作用。五味子能夠有效治療由氣虛引起的自汗、口渴等症狀,並且有助於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在[啓竅湯]中,五味子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收斂固表效果,對於改善由氣虛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啟竅湯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功效。
石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胃經。其揮發油含有菖蒲酮、α-側柏酮等成分,具有芳香開竅之效,可醒神開竅,清熱化濕,止嘔安胎。
在啟竅湯中,石菖蒲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開竅醒神、化濕止嘔、清熱解毒的效果,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痰濕阻滯、嘔吐不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啓竅湯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寧心安神,醒脾開竅: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醒脾開竅的功效。啓竅湯主要針對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茯神能安神定志,使神志清醒,並能醒脾開胃,促進脾胃運化,為開竅提供充足的能量。
- 輔助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啓竅湯中常配伍有醒腦開竅的藥材,如石菖蒲、遠志等。茯神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的作用。茯神能緩解藥材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並能提高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啓竅湯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安神定志、養心安神之效。啓竅湯常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柏子仁可通過安神定志,改善患者神志,幫助其恢復清醒。
- 潤腸通便:柏子仁亦具潤腸通便之效,對於因便祕導致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的患者,柏子仁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神志清醒。
總之,啓竅湯中加入柏子仁,既可安神醒神,又可潤腸通便,雙管齊下,達到開竅醒神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啓竅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大病之後或年老人,腎水內閉而氣塞」所致的雙耳聾閉,其關鍵病機在於腎精虧虛、心神失養。古人認為「腎開竅於耳」,腎水不足則耳竅失濡,氣機閉塞,故聞聲困難。此症特點為耳聾但「耳內不痛」,屬虛證而非實火、風邪上擾之實聾(如外感或肝熱所致耳痛、耳鳴)。「雷霆喧呼之聲終不相聞」強調聽力嚴重衰退,屬慢性、漸進性耳聾,符合老年腎衰或久病耗傷腎精的病證特點。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補益腎精為主,佐以養心安神
- 熟地(2兩)、山茱萸(1兩):
二者為補腎填精的核心組合。熟地滋腎水、填骨髓;山茱萸補肝腎、固精氣,共奏「滋腎益精」之效,針對腎水內閉的根本病機。 - 麥冬(1兩)、五味子(2錢):
麥冬養陰清肺,兼滋腎水;五味子斂肺滋腎、寧心安神。此配伍源自「生脈散」思路,益氣陰而助腎氣上承於耳竅。
2. 開竅醒神,交通心腎
- 遠志(3錢)、石菖蒲(1錢):
遠志通腎氣上達心絡,石菖蒲芳香開竅、化濕豁痰,二者為「開心孔、通九竅」經典藥對,直接針對耳竅閉塞。 - 茯神(3錢)、炒棗仁(3錢)、柏子仁(3錢):
此三藥共養心安神,穩固心神以輔助腎氣上升。腎精需心陽下交、心腎交通,耳竅方得氣血濡養。
3. 內服外治結合,標本兼顧
- 內服方:以補腎、養心、開竅三法並行,先充腎精,再通心腎之氣,最後藉芳香藥輕揚上行,引藥至耳竅。方中熟地用量獨重(2兩),佐以山茱萸、麥冬等,形成「補中寓通」結構。
- 外用方(龍骨、鼠膽汁、麝香、冰片):
龍骨鎮靜收斂;鼠膽汁(古人認為膽屬少陽,與耳竅相通)清熱通竅;麝香、冰片辛香走竄,穿透力強,能直接宣通耳絡閉塞。外用药塞耳,屬「就近引經」之法,增強開竅效力。
4. 治療階段性設計
- 初服4劑:補腎養心藥力積累,耳中作響為「腎氣啟動」之兆,提示腎精漸充,氣機始動。
- 續服10劑:鞏固補益效果,使腎水充足、心腎相交,為耳竅開通奠定基礎。
中醫理論推理
此方體現「腎耳相關」「心腎相交」理論:
- 腎精為本:耳聾因腎虛時,必以填精為先,熟地、山茱萸為君。
- 心竅為用:心主神明,耳竅聽覺需心神調控,故用遠志、茯神等使心腎氣血相貫。
- 外治佐助:外用方以「香藥開閉」解決局部氣機壅滯,補內服方之不足。
整體而言,啓竅湯是「補通並用、心腎同調」的治法,適用於虛性耳聾,尤重腎精虧耗、心神不交之證。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山茱萸1兩,麥冬1兩,遠志3錢,五味子2錢,石菖蒲1錢,炒棗仁3錢,茯神3錢,柏子仁3錢。水煎服。一連4服,而耳中必然作響,此欲開聾之兆也,再照前方服10劑。而外用龍骨1分,雄鼠膽汁1枚,麝香1釐,冰片3釐,研極細末為丸,分作3丸,綿裹塞之,不可取出,一晝夜即通矣。耳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啓竅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熟地2兩,山茱萸1兩,麥冬1兩,遠志3錢,五味子2錢,石菖蒲1錢,炒棗仁3錢,茯神3錢,柏子仁3錢。 主治:大病之後或年老人,腎水內閉而氣塞,雙耳聾閉,雷霆喧呼之聲,終不相聞,而耳內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