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中和湯

SHI WEI ZHONG H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8%
胃經 15%
脾經 12%
心經 12%
膀胱經 9%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中和湯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化痰開竅: 石菖蒲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十味中和湯主治痰濕阻竅,神志不清等症,石菖蒲可助藥性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
  2. 健脾益氣,化濕止嘔: 石菖蒲亦能健脾益氣,化濕止嘔。十味中和湯中含有多種健脾化濕藥物,石菖蒲可增強藥效,使脾胃運化正常,達到化濕止嘔的效果。

因此,石菖蒲在十味中和湯中起到開竅醒神、化痰開竅、健脾益氣、化濕止嘔的功效,是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味中和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因有熱毒蘊結,故以牛蒡子清熱解毒,以達清熱消腫之效。

2. 疏散風熱:牛蒡子還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功效。方中因有風熱上犯,故以牛蒡子疏散風熱,以達利咽止痛之效。

總而言之,十味中和湯中加入牛蒡子,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以治療熱毒蘊結、風熱上犯等症狀。

十味中和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源於其 疏散風寒、止痛 的功效。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善於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並能 通絡止痺

方中以羌活配伍柴胡、防風等藥,共同 疏散風邪,解除肌表之寒邪,同時又能 止痛消腫,緩解關節疼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因此,羌活在十味中和湯中起著 疏風散寒、止痛 的重要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十味中和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行氣: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
  2. 昇陽舉陷:川芎能昇陽氣,有助於提升機體正氣,改善氣虛下陷的症狀,如脾胃虛弱、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等。

十味中和湯以和中降逆為目的,川芎的活血行氣、昇陽舉陷作用,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脾胃功能,達到和中降逆的效果。

十味中和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防風性辛溫,善於疏散風寒,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十味中和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防風的解表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之邪對人體的侵襲。
  2. 祛風止痛,止痙攣: 防風除了解表作用外,還能祛風止痛,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痙攣等症狀。十味中和湯中,防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痺證的疼痛和痙攣。

總而言之,防風在十味中和湯中的應用,既可解表散寒,又能祛風止痛,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治療風寒濕痺的作用。

十味中和湯中的「漏蘆」,是為了清熱解毒利濕止痛而添加的。

漏蘆味甘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功效。其性寒,可清解體內熱毒,尤其對熱毒壅滯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漏蘆還具利濕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濕熱內蘊所致的小便不利、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十味中和湯中加入漏蘆,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利濕止痛,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十味中和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熱,止咳平喘: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平喘的功效。十味中和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荊芥可散寒解表,並可宣肺止咳,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荊芥亦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十味中和湯中,部分藥材可能引起寒凝血瘀,而荊芥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血瘀狀態,減輕疼痛。

總之,荊芥在十味中和湯中,扮演著疏散風寒、止咳平喘、活血通絡的重要角色,使藥效更趨完整。

十味中和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首先,麥門冬能滋陰潤肺,可緩解肺陰不足引起的乾咳、少痰、口渴等症狀。其次,麥門冬能清心除煩,可緩解心煩不寐、神志不安等症狀。在十味中和湯中,麥門冬與其他藥材如生地、玄參、當歸等相配合,共同達到滋陰清熱、養血安神的作用,可有效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症狀。

十味中和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之功效。十味中和湯主治外感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前胡的加入可幫助驅散風邪,化解痰濁,緩解咳嗽氣喘。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十味中和湯中的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甘草等,也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前胡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化痰止咳的療效,使藥效更佳。

十味中和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和,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十味中和湯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緩解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使藥性更趨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它能提高其他藥物對人體的吸收和利用率,並能減輕其他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因此,甘草在十味中和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十味中和湯介紹

中藥方劑「十味中和湯」,主治功效是:手足少陽經會引發癰瘡和急性毒瘡,脈搏弦細,屬於半表半裡的證候。

方劑組成:

  • 石菖蒲:性味辛涼,具有清熱化濕、開竅醒神、祛風解痙的功效。
  • 牛蒡子: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
  • 羌活: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的功效。
  •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
  •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散風解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
  • 漏蘆: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 荊芥:性味辛溫,具有疏風散寒、解表發汗、清熱解毒的功效。
  • 麥門冬:性味甘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前胡:性味辛涼,具有清肺化痰、散風邪熱、消炎止痛的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的功效。

總結

十味中和湯是由十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風散寒、解表發汗、化痰止咳、養陰生津、益氣安神等多種功效。用於治療手足少陽經會引發癰瘡和急性毒瘡,脈搏弦細,屬於半表半裡的證候。

傳統服藥法


石菖蒲、牛蒡子、羌活、川芎、防風、漏蘆、荊芥、麥門冬、前胡、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味中和湯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和營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十味中和湯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十味中和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石菖蒲、牛蒡子、羌活、川芎、防風、漏蘆、荊芥、麥門冬、前胡、甘草各等分。 主治:手足少陽經分發癰及時毒,脈弦,在半表半裏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