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芍藥湯

DA HUANG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9%
肺經 17%
腎經 9%
脾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7%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芍藥湯的組成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大黃,可以瀉去腸胃中的熱邪,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便血等症狀,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大黃在方劑中扮演着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與芍藥等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大黃芍藥湯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瀉下作用: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但其性寒峻烈,容易傷及脾胃。白芍性平,味酸收斂,能緩和藥性,避免大黃過於猛烈,減少其對胃腸的刺激。
  2. 養血柔肝: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能滋陰潤燥,緩解大黃瀉下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津液損耗,並有助於調節肝氣,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使瀉下作用更為平和。

大黃芍藥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味苦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大黃瀉熱通便,芍藥養血柔肝,但容易造成血燥,牡丹皮的加入則可以協同清熱涼血,避免血燥之弊。

二、緩解大黃燥性:大黃性寒而燥,容易傷陰耗津。牡丹皮的寒性較輕,且具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大黃燥性,避免過度傷陰。

因此,牡丹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涼血的效果,同時也能緩解大黃的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大黃芍藥湯為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經典方劑,其中犀角作為君藥,其性寒味甘咸,入心肝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犀角之所以被選用,在於其卓絕的清熱涼血作用,能直達病所,迅速降低因熱毒所致之高熱、斑疹、吐衄等症狀。犀角與大黃相伍,增強了清熱瀉火之力,而芍藥則調和營血,緩急止痛,三者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效。然而,現代由於犀牛保護法規,犀角已不再作為常規藥材使用,臨床多以水牛角或其它清熱涼血藥物替代,以符合生態保護原則,同時達到相似療效。

大黃芍藥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大黃瀉熱通便,芍藥養血柔肝,但容易耗傷陰血。生地黃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並滋養陰血,使藥效更平和。
  2. 緩解瘀血,活血化瘀:生地黃能涼血活血,與大黃、芍藥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改善血瘀所致的症狀。

總而言之,生地黃的加入不僅能調節藥性,防止燥熱傷陰,更能促進活血化瘀,使藥效更全面,更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黃芍藥湯」

大黃芍藥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大黃、白芍、牡丹皮、犀角和生地黃。它被用於治療傷寒太陽病,隨經入裏,瘀熱內積,蓄血喜忘如狂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

主治功效

大黃芍藥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太陽病,隨經入裏,瘀熱內積,蓄血喜忘如狂。

太陽病是指外感風寒所引起的一種熱病。隨經入裏是指病邪從表入裏,也就是從皮膚進入體內。瘀熱內積是指熱邪積滯在體內,不能排出。蓄血是指血液積聚在體內,無法正常運行。喜忘如狂是指病人出現健忘、狂躁等精神症狀。

總結

大黃芍藥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大黃、白芍、牡丹皮、犀角和生地黃。它被用於治療傷寒太陽病,隨經入裏,瘀熱內積,蓄血喜忘如狂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炒)半兩,芍藥1兩,牡丹皮1兩,犀角(鎊屑)1兩,生乾地黃1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用水2盞,煎取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芍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 組成:大黃(銼炒)半兩,芍藥1兩,牡丹皮1兩,犀角(鎊屑)1兩,生乾地黃1兩半。 主治:傷寒太陽病,隨經入裏,瘀熱內積,蓄血喜忘如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