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頹丸

振頹丸

ZHEN T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肝經 29%
心經 20%
胃經 10%
腎經 5%
肺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振頹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功效:

  1.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對於氣虛體弱、元氣不足、疲乏無力等症狀,人參能起到扶正固本、增強體質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元氣,重振精神。
  2. 益氣養心: 心氣不足易導致心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人參能益氣養心,改善心氣不足,從而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提升患者的心臟功能,增強其生命力。

振頹丸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振頹丸主治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疲乏無力、精神萎靡等症狀,白朮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患者的體質,達到振奮精神、恢復體力的目的。
  2. 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振頹丸亦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白朮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祛除體內濕邪,並能健脾止瀉,防止脾虛引起的水瀉。因此,白朮的加入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消除水濕,從而達到治本之效。

振頹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虛弱: 振頹丸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昏眼花、乏力疲倦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其補血作用可改善氣血虛弱,活血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頭昏眼花、乏力疲倦等症狀。
  2. 滋陰潤燥,改善臟腑功能: 振頹丸中除了當歸,還含有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等。當歸配合這些藥材,可共同滋陰潤燥,改善臟腑功能,從而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整體康復。

振頹丸中包含馬錢子,主要基於其強健筋骨振奮精神的功效。

馬錢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痙攣、強壯筋骨等作用。其所含的馬錢子鹼,能刺激脊髓增強神經興奮性,可改善肢體麻木、癱瘓等症狀,同時亦可振奮精神提升活力

因此,振頹丸中加入馬錢子,旨在緩解因氣虛血瘀、筋骨失養而導致的肢體無力、精神萎靡等症狀,達到振奮元氣、強健筋骨的療效。

振頹丸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振頹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等症,而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2. 行氣止痛,舒筋活絡: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氣血瘀滯,筋脈不通,疼痛麻木等症,乳香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使肢體功能恢復。

振頹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沒藥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其具有補益氣血、強壯筋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筋骨疲軟、腰膝痠軟等症,而振頹丸正是針對此類症狀的方劑,因此加入沒藥可以起到增強其療效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振頹丸中加入沒藥,可以進一步增強方劑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振頹丸中含有蜈蚣,主要基於其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通絡止痛等作用。在振頹丸中,蜈蚣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阻絡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

此外,蜈蚣亦可活血化瘀,對於因瘀血阻絡引起的疼痛也有輔助作用。因此,振頹丸中加入蜈蚣,可有效改善肢體功能、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振頹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源於其藥性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穿山甲性味辛、鹹,歸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祛風止痛等功效。

振頹丸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穿山甲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幫助藥力深入病竈,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達到振頹強筋、消腫止痛的效果。因此,穿山甲在振頹丸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相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振頹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痿廢、偏枯、痹木諸證」,屬中醫「痿證」「痹證」範疇,蓋因氣血虛弱、經絡瘀阻所致。

  • 痿廢:指肢體萎弱無力,甚則肌肉萎縮,多因脾腎虧虛、氣血不榮筋骨。
  • 偏枯:即半身不遂,類似中風後遺症,乃氣血瘀滯、經脈失養。
  • 痹木:關節肌肉麻木疼痛,因風寒濕邪閉阻或痰瘀滯絡。

此方針對虛中夾瘀之證,既能補益氣血,又可通絡逐瘀,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補虛通絡」為核心,分三層次作用:

  1. 補益氣血,扶正固本

    • 人參、於朮(炒白朮):大補元氣、健脾助運,使氣血生化有源。
    • 當歸:養血活血,滋潤經脈,與參、朮共奏氣血雙補之功。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乳香、沒藥:氣香行散,活血止痛,善治經絡瘀阻之痹痛。
    • 穿山甲(蛤粉炒):性善走竄,通絡搜剔,可透達關節深處之瘀滯。
  3. 搜風通絡,振奮痿頹

    • 馬錢子(法制):苦溫有毒,功擅「開通經絡,透達關節」,為治痿痹要藥。其炮製後減毒存性,激發肢體功能。
    • 全蜈蚣:走竄力猛,搜風定痛,善治頑痹麻木,與馬錢子相配,增強通絡振頹之效。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人參、白朮補虛,馬錢子、蜈蚣攻邪,適用於久病正虛而瘀阻甚者。
  • 動靜結合:當歸養血潤靜,乳沒、山甲活血動竄,共調氣血運行。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透過補氣養血以充養筋肉,結合活血通絡、搜風透關之品,破除經脈瘀阻,使氣血得暢,筋骨得濡,從而改善痿軟、偏枯、麻痹諸症。尤其馬錢子與蜈蚣,藉其峻烈之性,激發神經肌肉功能,符合「振頹」之名。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於朮(炒)2兩,當歸1兩,馬錢子(法制)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全蜈蚣(大者,不用炙)5條,穿山甲(蛤粉炒)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錢,無灰溫酒送下,1日2次。
制馬錢子法:將馬錢子先去淨毛,水煮兩三沸即撈出。用刀將外皮皆刮淨,浸熱湯中,旦、暮各換湯一次,浸足三晝夜,取出。再用香油煎至純黑色,擘開視其中心微有黃意,火候即到。將馬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補氣血之功,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振頹丸,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人參2兩,于朮(炒)2兩,當歸1兩,馬錢子(法制)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全蜈蚣(大者,不用炙)5條,穿山甲(蛤粉炒)1兩。 主治:痿廢,偏枯,痹木諸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