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土瓜丸方劑中包含土瓜根,其原因主要有二:
- 土瓜根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 土瓜根可有效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病症。
- 土瓜丸常用於治療多種熱毒病症,而土瓜根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例如,土瓜丸中常配合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土瓜根是土瓜丸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可有效治療多種熱毒病症,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土瓜丸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土瓜丸主治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桔梗有助於宣通肺氣,利咽化痰,改善呼吸道症狀。
- 配合土瓜: 土瓜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桔梗的宣肺作用可以配合土瓜的清熱利濕,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土瓜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瀉熱通便:土瓜丸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而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土瓜丸清除體內積熱,促進排泄,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
-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進一步增強土瓜丸的療效。
總之,大黃的加入,有效加強土瓜丸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使其更能針對相關疾病發揮療效。
土瓜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土瓜丸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而杏仁的加入可有效緩解肺燥咳嗽,使痰液易於排出。
- 清熱解毒: 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肺部炎症,減輕咳嗽症狀。土瓜丸中加入杏仁,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全面地治療肺熱咳嗽。
主治功效
土瓜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土瓜丸主治範圍廣泛,涵蓋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應從其組成藥物之功效著手分析:
方劑組成: 土瓜根、桔梗、大黃、杏仁。
藥物功效及方劑治療原理:
土瓜根: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為本方君藥,其清熱解毒作用能針對諸多因熱毒、瘀血引起的病症,例如文中所述的「寒熱交結」、「心腹中急結,痛引陰中」等;活血散瘀則能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和腫脹;消腫止痛更能直接針對局部炎症反應。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止咳平喘。桔梗的宣肺功效能疏通肺氣,對於因肺氣鬱滯而引起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其利咽排膿作用則能改善咽喉腫痛,化解膿液。在土瓜丸中,桔梗可能起到輔助清熱解毒,促進炎症消退的作用。
大黃: 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大黃為本方臣藥,其瀉下通便作用能清除腸胃積滯,對於「飲食中蠱毒,或食生物及水中蠱卵生入腹而成蟲蛇」、「留飲宿食」等症狀具有治療作用。同時,大黃的清熱解毒及涼血止血作用也加強了土瓜丸的清熱解毒功效。
杏仁: 潤肺止咳,化痰平喘,降火生津。杏仁的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可以改善因肺部疾患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與桔梗協同作用,更全面地調理肺部功能。其降火生津作用則能緩解因熱毒內盛引起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綜合分析:
土瓜丸通過土瓜根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大黃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桔梗宣肺祛痰,杏仁潤肺止咳、降火生津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多種病症的效果。其所治病症大多與腸胃積滯、熱毒瘀滯、肺氣不暢相關,例如文中提到的「諸臟寒氣積聚,煩滿,熱」、「飲食中蠱毒」、「婦人產瘕,帶下百病」、「寒熱交結」、「心腹中急結,痛引陰中」等,都與上述病機相關。 方劑中藥物的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通過不同的藥物作用於不同的臟腑和病理環節,從而達到整體調理的目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中包含大黃,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用藥劑量。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記載的病症描述與現代醫學診斷標準有所不同,因此,對照現代醫學知識理解古方功效,需謹慎小心,並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土瓜根(末)半升,桔梗(末)半升,大黃1斤(蒸2升米下,曬乾),杏仁1升。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飲服3丸,每日3次。不知加之,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土瓜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土瓜根5兩。 主治:解心熱,止虛驚。主治:小兒心熱多驚。
土瓜丸, 出處:《外台》卷十一引《廣濟方》。名見《普濟。 組成:麥門冬12分(去心),苦參8分,栝樓8分,知母8分,茯神8分,土瓜根8分,甘草6分(炙),人參6分,(一方有黃連12分)。 主治:脾胃中虛熱消渴,小便數,骨肉日漸消瘦。
土瓜丸, 出處:《千金》卷十一。 組成:土瓜根(末)半升,桔梗(末)半升,大黃1斤(蒸2升米下,曬乾),杏仁1升。 主治:諸臟寒氣積聚,煩滿,熱;飲食中蠱毒,或食生物及水中蠱卵生入腹而成蟲蛇,若爲魚鱉;留飲宿食;婦人産瘕,帶下百病,陰陽不通利,大小便不節,絕傷墮落,寒熱交結,唇口焦黑,身體消瘦,嗜卧少食多魘;産乳胞中餘疾,股裏熱,心腹中急結,痛引陰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