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散

HENG SH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1%
胃經 11%
腎經 11%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5%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恆山散中包含青蒿,主要源於其 清熱解暑、涼血止血 的功效。

青蒿 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 清熱解暑、涼血止血、抗瘧疾 等作用。恆山散作為治療暑熱病證的方劑,常伴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而青蒿的清熱解暑之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此外,青蒿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暑熱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牙齦出血等,亦有較好的療效。因此,青蒿的加入不僅能清熱解暑,更能輔助止血,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恆山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止瀉:烏梅味酸性收斂,能固澀腸胃,止瀉痢。對於因脾胃虛弱、氣虛下陷導致的泄瀉,烏梅可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用於治療津液不足、口渴咽燥等症狀。對於因氣陰兩虛、津液虧損導致的口渴,烏梅能起到滋陰生津、止渴的作用。

烏梅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恆山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恆山散主治瘀血阻絡,筋脈拘攣所致的疼痛,而赤芍能有效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 赤芍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清熱涼血,解毒散瘀。恆山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溫燥性質的藥材,赤芍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

恆山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之功效。恆山散中可能含有性味偏寒、燥烈或毒性較大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或副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藥效,如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等,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效更加顯著。例如,甘草與黃芪搭配,可以增強補氣益氣的功效;與白朮搭配,可以增強健脾益胃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恆山散」,由青蒿、烏梅、赤芍、甘草四味藥材組成,主要治療瘧疾。

青蒿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清虛熱、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青蒿中的青蒿素及其他有效成分,對多種寄生蟲,如瘧原蟲、蛔蟲、鉤蟲等,具有明顯的殺滅作用。青蒿的清熱瀉火功效,可清透陰分伏熱、退虛熱、除骨蒸,治療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等病。此外,青蒿也具有解毒功能,可降低內毒素誘導的組織病理損傷,降低內毒素血漿濃度,並降低內毒素休克致死率。

烏梅性酸、澀,歸肝、脾、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烏梅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治療腹瀉和便祕;烏梅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蛔厥腹痛和嘔吐的治療;烏梅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可改善口渴煩躁的症狀;烏梅有斂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烏梅有止血功效,可治療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道運動,有助於治療腹瀉;烏梅能止嘔,可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亦可減少嘔吐。

赤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赤芍可適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恆山散四味藥材搭配使用,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補氣益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瘧疾。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按蚊叮咬傳播。瘧疾的症狀包括發燒、寒戰、出汗、肌肉疼痛、疲勞和噁心。恆山散可有效緩解瘧疾的症狀,並殺死瘧原蟲,從而治癒瘧疾。

恆山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補氣益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瘧疾。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按蚊叮咬傳播。瘧疾的症狀包括發燒、寒戰、出汗、肌肉疼痛、疲勞和噁心。恆山散可有效緩解瘧疾的症狀,並殺死瘧原蟲,從而治癒瘧疾。

傳統服藥法


真恆山、乾青蒿、烏梅、赤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露1宿,於發日五更服,如虛日溫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涼血、活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 本方有緩解瘧疾患者發熱、寒戰、出汗、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的作用,但不能代替正規的治療。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瘧疾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腰痛手腳冰冷忽冷忽熱多痰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恆山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七引《經效濟世方》。 組成:真恆山、乾青蒿、烏梅、赤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瘧疾。

恆山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桂心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瘧疾,痰壅煩悶。

恆山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四。 組成:恆山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黃芩半兩,烏梅14枚(微炒),石膏1兩(搗碎)。 主治:妊娠瘧疾。

恆山散,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恆山3分,甘草3分(生用),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石膏3分,柴胡3分(去苗),知母3分。 主治:傷寒4日,太陰初受病。

恆山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恆山1兩,烏梅肉1兩(2-7枚,搗),香豉1合,蔥白1握,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麸炒微黃)。 主治:腎熱爲瘧,令人悽悽,腰脊痛,宛轉大便難,忽然手足寒。

恆山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恆山1兩(銼),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兩,石膏2兩,烏梅肉3-7枚(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蜀漆2兩,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心瘧,令人心煩,渴欲得飲水,寒熱不歇,乍來乍去,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