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性寒涼,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以知母配伍黃柏,共奏清熱瀉火之功,用於治療熱證所致的口渴、便祕、小便短赤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知母不僅能清熱瀉火,還能滋陰降火,用於治療熱病後期陰虛內熱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在二母柴苓湯中,知母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物相配伍,達到滋陰降火,涼血解毒的效果。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之功效。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涼,入肺經,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方中柴胡、黃芩清熱解表,但易傷津耗氣,而川貝母可潤肺生津,緩解柴胡、黃芩的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峻猛,使藥效更加和緩,更適合治療溫病初起,肺熱咳嗽,痰稠難咳的患者。此外,川貝母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表、化痰止咳的功效,使二母柴苓湯的療效更加顯著。
二母柴苓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升陽利濕: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利濕的功效。二母柴苓湯以二母(白芍、牡丹皮)為主藥,清熱涼血,而柴胡則能解肝鬱之氣,使氣機疏暢,配合二母清熱涼血,達到治療肝鬱脾虛,濕熱內蘊的功效。
- 調節氣機,利水消腫: 柴胡能升發陽氣,使氣機上升,配合苓桂、澤瀉等利水藥物,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消腫,同時疏肝解鬱,使水濕之邪得以下行,達到治療水濕停滯,氣機不暢的功效。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黃芩的苦寒之性,能清泄上焦心肺之熱,與柴胡、白朮等藥材共同作用,疏解肝膽鬱熱,清熱利濕;同時,黃芩也能解毒消腫,與茯苓、澤瀉等藥材配合,消除水腫,利水通淋,改善患者的整體病症。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溼化痰之功效。二母柴苓湯主治溼熱蘊脾,脾虛溼困之證,而半夏能化解脾胃之溼痰,協助苓、澤瀉等藥利水滲溼,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降逆止嘔: 半夏兼具降逆止嘔之功。本方常用於脾胃溼熱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半夏能降胃氣,止嘔吐,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緩解嘔吐症狀。
二母柴苓湯中添加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二母柴苓湯以二母(白芍、赤芍)為君藥,性寒涼,柴胡、苓桂、澤瀉等藥亦偏寒。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調和脾胃、補益心氣、解毒的作用。在二母柴苓湯中,甘草可以增強利水消腫之功效,並緩解寒涼藥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佳。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赤茯苓,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以達致整體治療效果。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作用。二母柴苓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虛濕困,症狀包括小便不利、腹脹滿、肢體沉重、口渴等。赤茯苓可通過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熱,並健脾和胃,改善脾虛,從而達到治療濕熱內蘊、脾虛濕困的目的。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二母柴苓湯整體功效為清熱利濕、化痰止咳,澤瀉的利水作用有助於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進一步增強療效。
- 配合其他藥材:二母柴苓湯中的其他藥材,例如黃芩、柴胡等,也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澤瀉與這些藥材相配合,能共同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母柴苓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涼血止痛: 赤芍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清熱解毒,並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疼痛。二母柴苓湯主治濕熱蘊結,常伴有發熱、口苦、小便赤等症狀,赤芍可針對這些症狀起到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 赤芍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二母柴苓湯中的柴胡、苓皮等藥材也具備活血化瘀的作用,赤芍的加入可增強藥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二母柴苓湯 」介紹
中藥方劑「二母柴苓湯」,主要成分有:知母、川貝母、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赤茯苓、澤瀉、赤芍。
知母介紹: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知母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川貝母介紹: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柴胡介紹: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黃芩介紹: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半夏介紹: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甘草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赤茯苓介紹: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化痰止咳、清熱解毒、強筋骨等功效。 赤茯苓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痰多咳嗽、瘡瘍腫毒、風溼痹痛等症。
澤瀉介紹: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赤芍介紹: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二母柴苓湯適應症:瘧疾。由少陽的熱邪進入膀胱腑,津液損耗,口乾,小便少。
傳統服藥法
知母、貝母、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赤苓、澤瀉、赤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和解少陽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瘧疾。
- 本方中的知母、川貝母、柴胡、黃芩、半夏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有其他疾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母柴苓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下。 組成:知母、貝母、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赤苓、澤瀉、赤芍。 主治:瘧疾。熱邪由少陽而入膀胱之腑,津液耗傷,口中作渴,小便短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