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神效散

木香神效散

MU XIANG SHEN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7%
肺經 15%
肝經 14%
腎經 8%
心經 7%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膀胱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其氣味芳香,可行散鬱結,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健脾消食,降逆止嘔:木香除了疏肝理氣,還能健脾消食,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腹脹、噯氣、嘔吐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

因此,木香神效散中加入木香,正是利用其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功效,來治療肝胃不和、脾胃氣滯等病症。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之效。與方中木香、枳殼等同具行氣止痛之功,協同作用,加強疏肝理氣,消積止痛的效果,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健脾消食:青皮亦有健脾消食之功,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消除食積,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與方中神曲、麥芽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健脾消食之效,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藥效更為顯著。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消脹: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行氣解鬱、健脾燥濕、降逆止嘔的功效。與木香搭配,能增強行氣消脹的效果,緩解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和胃降逆:陳皮能理氣降逆,可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木香則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與陳皮共同作用,可有效調節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病症。

木香神效散方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大麥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健脾消食、燥濕化痰之效。方中木香、陳皮等藥材燥濕化濕,大麥則輔助其健脾之力,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濕邪排出。
  2. 和胃止痛: 大麥能和胃降逆,止嘔止痛,與方中木香、香附等藥材協同作用,緩解胃脘脹痛、腹痛等症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綜上,大麥的加入,既能健脾燥濕,又能和胃止痛,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中除痞、降逆止嘔之功效。木香神效散主要用於治療胃脘脹痛、食積不消、腹痛泄瀉等症,枳殼的加入可以幫助行氣止痛,緩解胃腸脹滿、疼痛等症狀。

2. 消積化滯:枳殼能消食積、化滯氣,對於因食積不消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配合木香、神麴等藥物,能夠更有效地消食化滯,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積化瘀:三稜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血化瘀之效。方中木香、神麴等亦具有消食導滯之功,三稜加入可增強消積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積滯腹痛、脅肋脹滿等症。
  2. 活血止痛:三稜不僅能消積化瘀,更能活血止痛。方中加入三稜,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脅痛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莪朮,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善於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木香神效散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莪朮的加入可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2. 消積化瘀: 莪朮還具有消食積、化瘀血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瘀血阻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莪朮能起到消積化瘀,促進消化,緩解症狀的作用。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積、行氣止痛: 神麴具有消食積、化滯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木香、陳皮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消食導滯、理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健脾胃、助消化: 神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食慾,有助於恢復正常消化功能。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其一,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達到和緩平穩的效果。

其二,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止痛等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作用。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解疼痛,調和脾胃: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緩解木香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還可調節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二、 滋陰養血,協調藥性: 木香偏燥熱,白芍則偏涼潤,二者相配,可相互協調,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芳香化濕、解毒止痛的功效。

白芷氣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濕凝滯而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同時,白芷亦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鼻淵、鼻鼽等病症,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木香神效散中加入白芷,可增強其疏風散寒、化濕止痛的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木香神效散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腸胃:木香神效散主要針對寒濕、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肉桂性溫,入腎、脾、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助藥力達腸胃的作用。搭配木香、厚朴等藥材,能有效驅寒止痛,溫脾健胃,增強療效。
  2. 引藥下行,促進消化:肉桂性辛,能引藥下行,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木香神效散中,木香、厚朴等藥材以行氣消積為主,加入肉桂則能促進藥力下達腸胃,增強藥效,使藥物作用更加全面。

「木香神效散」方劑中加入延胡索,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備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木香神效散主治肝氣鬱結、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延胡索的加入能幫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延胡索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木香神效散中可能還包含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延胡索的加入能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消腫止痛,改善病患的症狀。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助藥力行於下焦: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能溫陽散寒,助木香、厚朴等藥物驅寒止痛,並促進藥效下達腸胃,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
  2. 溫腎助陽,固澀止瀉: 補骨脂亦有溫腎助陽、固澀止瀉之效。對於因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補骨脂可溫補脾腎,固攝腸氣,起到止瀉作用。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蓽澄茄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脾胃氣滯所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木香、枳實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
  2. 溫脾散寒,止瀉止痢:蓽澄茄還具有一定的溫脾散寒、止瀉止痢功效,可改善因脾胃虛寒、寒邪客腸所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配合,增強溫陽散寒、固澀止瀉的作用。

因此,木香神效散中加入蓽澄茄,可有效改善因肝氣鬱結、脾胃氣滯、寒邪客腸等所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發揮行氣止痛、溫脾散寒、止瀉止痢的功效。

木香神效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降逆,消食止痛:丁香味辛性溫,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並可消食止痛,與方中木香、枳殼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緩解脘腹脹滿、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丁香氣味芳香,能闢穢醒脾,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丁香在木香神效散中,起著溫中降逆、消食止痛、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香神效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婦人大全良方》,主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病」。依據病案記載(蕭國賢所述),其證見「遇食冷物或天氣寒冷便發,發則胸間一點痛起,或引入背膂,痛不可忍」,推斷此方所治之「脾病」當屬:

  1. 脾陽虛弱:冷物、寒氣誘發,痛處固定,屬寒邪凝滯。
  2. 氣滯血瘀:痛引背膂、不可忍,為氣血不通之象。
  3. 運化失司:忌麵食、豆腐等難化之物,提示脾胃升降失常。

總括而言,本方針對「脾虛寒凝,氣滯血瘀」之證,功效以溫陽行氣、化瘀止痛為主,兼調中焦運化。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結構分析

  1. 行氣解鬱為核心

    • 君藥:南木香(行氣止痛)、青皮/陳皮(破氣疏肝)、枳殼(寬中下氣)。
      → 直解「氣滯」之痛,尤擅胸脅氣機壅塞。
    • 佐使:丁香、蓽澄茄(辛溫散寒)、元胡索(活血行氣)。
      → 加強溫通以開鬱結。
  2. 溫陽散寒為基礎

    • 肉桂(補火助陽)、破故紙(溫脾腎)、生薑/大棗(調和營衛)。
      → 針對「寒邪內侵」之病機,暖中焦而散陰寒。
  3. 活血消積為輔助

    •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逐瘀)、神曲/麥櫱(消食化積)。
      → 氣滯日久必夾瘀食,此組化解有形之阻。
  4. 緩急調和為搭配

    • 白芍(柔肝緩急)、炙甘草(甘緩和中)。
      → 防行氣藥過燥,協調全方剛柔並濟。

治療原理

  • 標本同治:以行氣活血治其標(痛不可忍),溫陽健脾固其本(遇寒即發)。
  • 氣血並調:從「氣滯→血瘀→陽虛」鏈條切入,層層破解。
  • 動靜結合:辛香走竄藥(木香、丁香)佐甘緩藥(甘草、大棗),防耗正氣。

加減特點

  • 臨煎加鹽「鹹軟堅」,助藥力入血分;忌生冷、麵食,護脾胃之氣。

綜合推論

此方邏輯清晰,從「寒、滯、瘀」三者交互影響立意,非單一治脾,實調肝脾氣血之互動。對應現代病症,可類比於「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屬寒凝血瘀者,然須嚴格辨證為陰寒實證(舌淡紫、脈沉弦)方宜。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2錢半,青皮2錢半,陳皮2錢半,麥櫱(炒) 2錢半,大枳殼(炒) 2錢半,京三稜2錢半,蓬莪朮2錢半,神曲(炒) 2錢半,甘草(炙)2錢半,北白芍藥2錢半,川白芷2錢半,肉桂(去皮) 2錢半,元胡索2錢半,破故紙2錢半,蓽澄茄1錢,丁香1錢。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棗子1枚,煎至7分,臨熟加鹽1捻,再煎2沸,空心服。
忌麵食、豆腐、一切生冷。
脾病:鄉里蕭國賢雲:自感脾病以來,遇食冷物或天氣寒冷便發,發則胸間一點痛起,或引入背膂,痛不可忍,服之遂絕根源。屢用屢效,難以具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2.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神效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四。 組成:南木香2錢半,青皮2錢半,陳皮2錢半,麥蘖(炒)2錢半,大枳殼(炒)2錢半,京三棱2錢半,蓬莪朮2錢半,神曲(炒)2錢半,甘草(炙)2錢半,北白芍藥2錢半,川白芷2錢半,肉桂(去皮)2錢半,元胡索2錢半,破故紙2錢半,蓽澄茄1錢,丁香1錢。 主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