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逆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苦寒性,能有效 清熱解毒 和 瀉火除煩。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心煩不寐,口渴咽乾,神志不清等症狀,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降火除煩,起到化解逆氣,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改善化逆湯的整體療效。
化逆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並能降逆止嘔。對於因寒邪犯胃,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的患者,吳茱萸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吳茱萸還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化逆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化逆湯用於治療寒飲客胃、脾胃不和之證,厚朴可燥濕化痰,排除胃中寒飲,並解除胃氣上逆之症狀。
- 行氣止痛: 厚朴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胃脘疼痛、脹滿等症狀,助於化解寒飲凝滯,恢復脾胃功能。
化逆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化逆湯主治脾胃氣逆,嘔吐腹脹等症,青皮的加入可以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通暢,從而降逆止嘔。
- 行氣消脹,和胃止痛: 青皮亦能行氣消脹,和胃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青皮可助其行氣消脹,緩解疼痛。
化逆湯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芳香化濕:藿香氣味芳香,性溫,能解表化濕,驅散暑濕之邪。化逆湯主要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藿香可起到疏風解表,消暑化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
- 理氣和中:藿香還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吸收,進而緩解濕邪對脾胃的損傷,提升患者的抵抗力。
化逆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化逆湯主要針對脾胃氣滯、飲食積滯所致的症狀,而木瓜可助於消化積滯,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 行氣止痛:木瓜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化逆湯中其他藥材如枳殼、厚朴等亦具行氣作用,木瓜的加入可加強整體行氣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因此,化逆湯中加入木瓜,既可助於消食化積,又可行氣止痛,有助於治療脾胃氣滯、飲食積滯所致的症狀。
化逆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化逆湯旨在化解胃氣逆上、胸悶腹脹等症狀,木香可疏通氣機,緩解胃脘疼痛,並有助於消除胃氣上逆之症狀。
- 健脾消積: 木香除行氣止痛外,還具有健脾消積之效。化逆湯中常配伍其他健脾消食藥物,木香可協同作用,增強健脾消積之力,進一步緩解胃氣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等問題。
化逆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止嘔: 白荳蔻味辛溫,性燥,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化濕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具有良好的療效。
二、行氣止痛: 白荳蔻芳香走竄,能行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脹痛、脘腹冷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荳蔻在化逆湯中,不僅能溫中止嘔,還能行氣止痛,是治療寒凝氣滯、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的有效藥物。
化逆湯中加入獨活,是基於其疏風散寒、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膀胱經。其性溫能散寒,味辛能發散,且能祛風濕、通經絡,對於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化逆湯主治外感風寒,寒邪內襲,肺氣失宣,氣逆喘促,胸悶憋氣等症,而獨活的疏風散寒、通經絡之效,可幫助化解寒邪,宣通肺氣,緩解氣逆喘促等症狀,故方中用之。
化逆湯中加入烏藥,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 的功效。
烏藥味辛、溫,入脾、胃經,能 疏肝理氣,化解氣逆之症。其溫暖脾胃之性,可 溫中止嘔,緩解因寒氣凝滯所致的嘔吐症狀。
此外,烏藥還能 散寒止痛,對於氣逆所導致的胸腹疼痛,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烏藥在化逆湯中,既能化解氣逆,又能溫中止嘔,同時還具有止痛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化逆湯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化痰止咳、調理脾胃。其組成中包含沙苑子,這是因為沙苑子在中醫中有著獨特的藥理特性。
沙苑子,乃是宿根植物的種子,具備滋腎益精的功效,能夠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此外,它還被認為有助於舒緩胃腸道的不適,促進消化,對於因為脾胃虛弱而引發的痰濁症狀尤為有效。使用沙苑子可以幫助化解因飲食不當、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逆氣,從而有助於改善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
綜合來看,沙苑子在化逆湯中的作用不僅能調理脾胃,化痰止咳,還能增強身體的整體免疫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這使得化逆湯在中醫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化逆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 化逆湯旨在化解逆氣,而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虛濕困則易致氣機逆亂。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能改善脾胃功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化解逆氣。
- 寧心安神: 化逆湯中常見症狀包括心悸、失眠等,茯苓兼具寧心安神之效,能緩解心神不寧,助於化解逆氣所致的不安情緒。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逆湯」組成如下:
黃連: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厚朴:味辛,性溫,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青皮:味辛、溫、微苦,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藿香:味辛,性溫,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木瓜:味甘,性平,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木香:味辛、溫,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白荳蔻:味辛,性溫,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獨活:味辛,性溫,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烏藥:味辛、苦,性溫,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沙苑子:味甘,性平,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中藥方劑「化逆湯」主治功效
化逆湯主治夏天受了邪氣,積聚在中焦,向上嘔吐,向下腹瀉,手腳冰冷,筋脈抽搐。
中藥方劑「化逆湯」組成介紹
白荳蔻: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主要功效有: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獨活: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獨活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厚朴: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黃連: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藿香: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木香: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木瓜: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具體來說,木瓜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滋潤皮膚,延緩衰老,促進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木瓜蛋白酶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木瓜含有維生素 A、C、E、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人體健康,並能夠通經絡、祛濕、治咳、止血、解熱等。
青皮: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烏藥: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吳茱萸: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
傳統服藥法
黃連6分,吳萸3分,厚朴1錢,青皮1錢,藿香1錢半,木瓜1錢,木香5分,白蔻6分,獨活1錢,烏藥1錢,蒺藜4錢,茯苓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逆湯具有清熱解暑、和胃降逆的功效。但是,化逆湯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逆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黃連6分,吳萸3分,厚朴1錢,青皮1錢,藿香1錢半,木瓜1錢,木香5分,白蔻6分,獨活1錢,烏藥1錢,蒺藜4錢,茯苓2錢。 主治:暑月受邪,鬱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