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火疰丹方劑中加入茴香,是利用其辛溫行氣、散寒止痛的功效。
- 行氣止痛: 火疰丹主治熱毒熾盛、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茴香辛溫走竄,能疏通氣血,溫散寒邪,緩解疼痛。
- 散寒止痛: 火疰丹中也含有其他溫熱藥材,配合茴香的散寒止痛作用,能更有效地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因此,茴香在火疰丹方劑中起到行氣散寒、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火疰丹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木香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火疰丹多用於治療因心火亢盛、肝氣鬱結而導致的各種疼痛,如心痛、胃痛、脅痛等。木香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緩解肝鬱,而和胃止痛作用則可以緩解胃痛等症狀。
- 行氣止痛,消炎止癢:火疰丹也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消炎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皮膚病的瘙癢和疼痛。
綜上所述,火疰丹方劑中加入木香,既可以緩解肝氣鬱結,又可以緩解疼痛和皮膚病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火疰丹」方劑中包含「硇砂」的原因,主要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硇砂性寒,味辛,入心、肝經,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可消滅細菌、病毒,並抑制炎症反應。對於火疰丹所治療的癰疽、疔瘡等病症,硇砂可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加速病竈癒合。
然而,硇砂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火疰丹方劑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殺菌:硫磺性溫熱,具有解毒殺菌之效,可用於治療因濕熱毒邪入侵肌膚而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癬症等疾病。火疰丹所治之火疰,即為濕熱毒邪所致,故以硫磺解毒殺菌,清熱消腫。
2. 燥濕止癢:硫磺性燥,善於燥濕止癢,可用於治療因濕熱蘊結肌膚而引起的瘙癢、皮疹等症狀。火疰丹所治之火疰,常伴隨瘙癢症狀,故以硫磺燥濕止癢,緩解不適。
火疰丹方中包含全蠍,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火疰丹主治小兒驚癇、發熱抽搐、神昏譫語等症,皆屬熱病範疇,全蠍能清熱解毒,平息肝火,緩解驚癇抽搐症狀。
二、全蠍善於通絡止痛,能疏通經絡,解除因熱毒瘀阻經絡而引起的疼痛。火疰丹所治之症多伴有疼痛,全蠍可輔助其他藥物,緩解疼痛,達到治病之效。
火疰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汗及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止汗止癢,對於火疰所致的汗出、皮膚濕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此外,白礬還具有燥濕之性,能去除濕氣,進一步改善火疰引起的濕熱體質。
總而言之,白礬在火疰丹中起著收斂止汗、燥濕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火疰丹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祛風濕等功效。火疰丹主治陽虛寒證,如脾腎陽虛、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而附子正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的最佳藥物。
- 補腎壯陽: 附子可補腎壯陽,改善陽痿、早洩等男性生殖系統疾病,而火疰丹亦可用於治療此類病症。
總之,附子在火疰丹中既能溫陽散寒,又能補腎壯陽,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火疰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 「脾元虛冷,小腸氣發動疼痛及痃癖、冷氣腹痛」。
- 脾元虛冷:脾陽不足,運化無力,導致寒濕內生,腹脹、疼痛、四肢不溫等症。
- 小腸氣發動疼痛:指寒凝小腸,氣機阻滯,引發疝氣、少腹冷痛。
- 痃癖、冷氣腹痛:痃癖為腹內結塊,多因寒凝氣滯;冷氣腹痛則為寒邪直中或陽虛內寒所致。
此方以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為核心,適合 陰寒內盛、氣滯冷痛 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散寒(針對寒邪)
- 附子(炮,去臍):大辛大熱,補命門火,溫脾腎陽,散寒止痛。
- 硫黃:溫腎助陽,驅逐沉寒痼冷,與附子協同增強暖下焦之力。
- 茴香(小茴香):暖肝溫腎,散寒止痛,善治小腸疝氣、少腹冷痛。
此三藥共為 君藥,直攻 脾腎虛寒 之本。
2. 行氣止痛(針對氣滯)
- 木香:行氣調中,治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
- 乾蠍(全蠍):通絡止痛,破積散結,助解痃癖冷積之痛。
此二藥為 臣藥,針對 氣滯、經絡瘀阻 之標。
3. 消積化痰(針對痰瘀)
- 硇砂:軟堅消積,破瘀散結,治痃癖癥塊。
- 白礬:燥濕化痰,斂瘡止血,輔助化解寒濕凝滯。
此二藥為 佐藥,針對 痰瘀互結 之痃癖。
4. 引藥下行
- 燒綿灰:古代用棉炭止血散瘀,此處或取其溫通之性,酒調助藥力直達下焦。
總結:配伍邏輯
- 溫補脾腎(附子、硫黃、茴香)→ 治本(虛寒)。
- 行氣破滯(木香、乾蠍)→ 治標(氣滯、經絡不通)。
- 化痰消積(硇砂、白礬)→ 輔攻痃癖冷積。
- 酒送服 → 增強溫通之力。
此方 溫散並行,適用於 寒、氣、痰、瘀 交阻之痛症,但藥性較燥烈,須辨證精準。
傳統服藥法
茴香1兩,木香1兩,硇砂1分,硫黃1分,乾蠍1分,白礬1分,附子半兩(炮,去臍)。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2丸,略嚼破1丸,燒綿灰2錢,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硫磺,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火疰丹,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茴香1兩,木香1兩,硇砂1分,硫黃1分,乾蠍1分,白礬1分,附子半兩(炮,去臍)。 主治:脾元虛冷,小腸氣發動疼痛及痃癖、冷氣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