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暖胃丸中包含硫磺,看似矛盾,實則有其藥理根據。硫磺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溫陽散寒之效,可驅寒濕,溫中散寒,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硫磺性燥,使用時應謹慎。過量或長期服用,易傷陰耗血,因此,暖胃丸中加入硫磺,應遵醫囑,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應。
暖胃丸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有效緩解胃寒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 消炎止痛: 白礬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抑制胃部炎症,減輕胃痛、胃灼熱等不適。
然而,白礬性寒,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因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暖胃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 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胃部疼痛。對於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丁香能溫通經脈,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效果。
因此,暖胃丸中加入丁香,可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暖胃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溫中散寒: 茴香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理氣止痛: 茴香能理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胃痛、腹痛也有改善效果。
因此,暖胃丸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胃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胃寒、胃痛等不適症狀。
暖胃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暖胃丸常用於胃寒疼痛、消化不良等症,木香能疏通胃氣,緩解胃痛,並促進消化功能。
- 燥濕健脾: 木香亦有燥濕健脾之效,能去除胃中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暖胃丸多用於寒濕困脾引起的胃痛,木香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緩解胃寒症狀。
總之,木香在暖胃丸中發揮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暖胃丸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暖胃丸常用於治療寒濕內阻、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半夏可以去除寒濕,化解痰飲,使胃氣流通,緩解胃部不適。
- 降逆止嘔: 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寒痰阻肺、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半夏能抑制胃氣上逆,起到止嘔的作用。
因此,暖胃丸方劑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地緩解寒溼內阻、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暖胃丸方劑功效分析
根據《世醫得效方》及《濟陽綱目》記載,暖胃丸主治「虛痰」及「冷飲」。此方藥物組成及功效分析如下:
方藥組成與功效:
半夏(薑汁炒,三兩): 方中君藥。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薑汁炒制可降低其燥性,減輕其刺激性,並增強溫中和胃的作用。針對本方所治「虛痰」,半夏能有效化解停滯於胃中的痰濕,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諸多症狀。
木香(一兩):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木香能疏理脾胃氣機,排除停滯之氣,協同半夏化痰,改善胃腑功能,從而消除因痰濕阻滯導致的胃脘不適。
丁香(一兩): 溫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溫而不燥,可溫暖脾胃,溫陽散寒,並能降逆止呃,緩解因寒邪或痰濕阻滯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
茴香(炒,一兩):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茴香與丁香功效相似,共同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增強溫胃和胃之效,並協同木香疏理氣機。
硫磺(一兩):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硫磺溫熱,具有溫腎壯陽之功,可溫煦脾胃,驅散寒邪。
白礬(一兩):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白礬清熱燥濕,可輔助半夏化痰,並兼具收斂作用,防止痰液過度耗傷津液。
治療原理:
暖胃丸針對「虛痰」及「冷飲」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等多方面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方中藥物協同作用,溫陽化寒,疏通氣機,化解痰濕,從而恢復脾胃功能,消除症狀。
「虛痰」是指由於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水濕停滯而形成的痰飲,表現為胃脘不適、嘔吐、呃逆等症狀。「冷飲」則是指因寒邪侵襲脾胃,導致脾胃陽氣不足,出現胃脘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暖胃丸通過溫中散寒的藥物,如丁香、茴香、硫磺,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再運用燥濕化痰的藥物,如半夏、白礬,化解停滯的痰濕;並以木香行氣止痛,調節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與其他方劑的比較:
與文中提及的其他方劑相比,暖胃丸更側重於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治療因寒邪和痰濕導致的脾胃虛弱及相關症狀。而其他方劑如順元散、黑錫丹、靈砂丹、八味丸等,則各有側重,治療的病症有所不同。例如,順元散治療氣虛痰盛,八味丸治療脾虛不能制約腎水等,與暖胃丸的治療方向有所區別。
總而言之,暖胃丸是一個針對脾胃虛寒、痰濕阻滯的有效方劑,其藥物配伍精妙,治療原理清晰,在臨牀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江子10粒(去皮,肥潤者),黃臘2錢(欲多配此2味倍之)。
以香油半兩入鐵勺內,再將江子仁入內,微火上炸之,俟江子仁外邊淡黑色,破開其中紫色,即將油傾去,將江子仁研成細泥;入黃臘於勺內,用微火烤之,俟黃臘熔化,將江子仁泥與黃臘融和一處研之,俟凝取出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早、晚各服1-2丸,溫水送下。
原書治上症,用針法行針後,乃以此丸助針暖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暖胃丸,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五。 組成:江子10粒(去皮,肥潤者),黃臘2錢(欲多配此2味倍之)。 主治:鬱悶之氣,客於中宮,脾胃皆爲其所困,久之日不嗜食者。
暖胃丸, 出處:《醫方大成》卷三引《澹寮》。 組成:硫黃(研)1兩,白礬(制炒)1兩,丁香1兩,茴香(炒)1兩,木香1兩,半夏2兩(薑汁炒)。 主治:暖胃,去虛痰,利冷飲。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