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膀胱經 6%
心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暖胃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消痰化飲。

主治

痰飲

本方由硫磺、白礬、丁香、茴香、木香、半夏組成,具有溫中散寒、消痰化飲的功效,主治痰飲。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暖胃丸,治痰飲,尤善治痰飲作嘔者。」

用法用量

本方一般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製法

將硫磺、白礬、丁香、茴香、木香、半夏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

傳統服藥法

江子10粒(去皮,肥潤者),黃臘2錢(欲多配此2味倍之)。
以香油半兩入鐵勺內,再將江子仁入內,微火上炸之,俟江子仁外邊淡黑色,破開其中紫色,即將油傾去,將江子仁研成細泥;入黃臘於勺內,用微火烤之,俟黃臘熔化,將江子仁泥與黃臘融和一處研之,俟凝取出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早、晚各服1-2丸,溫水送下。
原書治上症,用針法行針後,乃以此丸助針暖胃。

方劑組成解釋

硫磺辛溫,有溫中散寒、消痰化飲的功效;白礬辛涼,有清熱解毒、化痰利水的功效;丁香辛溫,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茴香辛溫,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木香辛溫,有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辛溫,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消痰化飲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
心包炎
二尖瓣狹窄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暖胃丸,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五。 組成:江子10粒(去皮,肥潤者),黃臘2錢(欲多配此2味倍之)。 主治:鬱悶之氣,客於中宮,脾胃皆爲其所困,久之日不嗜食者。

暖胃丸, 出處:《醫方大成》卷三引《澹寮》。 組成:硫黃(研)1兩,白礬(制炒)1兩,丁香1兩,茴香(炒)1兩,木香1兩,半夏2兩(薑汁炒)。 主治:暖胃,去虛痰,利冷飲。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溫胃丸

相似度 80%

半夏丁香丸

相似度 66%

至聖既濟丹

相似度 66%

軟痃丸

相似度 62%

搗薑餅

相似度 61%

火疰丹

相似度 61%

木香五物湯

相似度 60%

止逆丸

相似度 57%

玉藥丹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