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藥丹

玉藥丹

YU YA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3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8%
腎經 13%
大腸經 9%
胃經 9%
肺經 8%
心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玉藥丹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積、燥濕止瀉的功效。玉藥丹用於治療腹痛、腹脹、食積等症狀,木香可以行氣止痛,緩解腸胃脹氣、疼痛等不適。
  2. 理氣和胃:木香能理氣和胃,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玉藥丹中加入木香,可以起到理氣和胃的作用,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提高療效。

玉藥丹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溫中散寒: 茴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行氣止痛: 茴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肝解鬱,緩解氣機阻滯引起的胸悶、脅痛等症狀。

因此,玉藥丹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玉藥丹中含有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經活絡,祛風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玉藥丹所治療的病症,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全蠍可發揮其通經活絡的功效,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全蠍還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腫毒等,全蠍可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玉藥丹中加入全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治療一些伴有熱毒的病症,具有更好的效果。

玉藥丹方劑中加入陽起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消腫: 陽起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玉藥丹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陽起石有助於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退水腫,改善排尿不暢。

二、清熱解毒: 陽起石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病症。玉藥丹中加入陽起石,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玉藥丹方劑中加入硇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殺蟲止癢: 硇砂性寒,具有強烈殺蟲止癢之效。玉藥丹主要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硇砂可有效殺滅寄生蟲,並抑制炎症反應,達到止癢消腫的目的。
  2. 燥濕止癢: 硇砂性燥,可吸收皮膚上的水分,並抑制濕氣的產生,對於濕疹、濕瘡等因濕氣導致的皮膚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硇砂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藥。

玉藥丹方劑中加入硫磺,乃因其性溫燥,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殺菌止癢:硫磺具有殺滅細菌、真菌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病原菌的生長,減輕瘙癢症狀。對於濕疹、疥瘡等皮膚疾病,硫磺可發揮其殺菌止癢功效,促進皮膚病的癒合。
  2. 活血通絡:硫磺性溫,可溫經通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玉藥丹中加入硫磺,可促進藥效的發揮,加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

玉藥丹方劑中添加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在玉藥丹方中,白礬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收斂腸道,止瀉止痢,治療因脾胃虛寒、濕熱內蘊引起的腹瀉。

二、燥濕殺蟲:白礬亦具有燥濕殺蟲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症,白礬可與其他藥材合用,燥濕殺蟲,止癢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白礬在玉藥丹方中起著收斂止瀉、燥濕殺蟲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玉藥丹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玉藥丹多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凝滯所致的肢體冰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腹痛泄瀉等症狀,而附子正是此類症狀的剋星,能夠溫煦陽氣,驅散寒邪,起到溫陽救逆的作用。

2. 提升藥效,協同作用: 附子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提升藥效,發揮協同作用。例如玉藥丹中的肉桂、乾薑等藥物,也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附子可以增強其溫陽之力,共同作用於體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藥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小腸氣」(即疝氣),症見疼痛劇烈、發作時幾欲昏厥。其效迅速,能即刻緩解氣逆上攻之痛,長期服用更可祛除病根(通過小便排出膠狀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 硫黃、陽起石、黑附子:大熱之品,溫補腎陽、散逐沉寒,針對下焦虛冷導致的寒疝。
    • 茴香、青木香:行氣散寒,茴香善走少腹,青木香理氣止痛,緩解氣滯絞痛。
  2. 攻堅破結,通利痰濕

    • 硇砂、白礬:化痰散結,硇砂消積軟堅,白礬燥濕祛痰,合用能化疝氣痰瘀之根。
  3. 祛風鎮痙,止痛截發

    • 蠍梢:通絡止痙,針對疝氣發作時的筋脈拘急、劇痛欲絕。
  4. 酒糊為丸,引藥攻邪

    • 以酒送服,助藥力速達病所;燒綿灰活血化瘀,加強散結之效。

三、整體作用機制
此方以溫陽為本(附子、硫黃)、行氣破結為標(硇砂、蠍梢),兼顧化痰(白礬)與通絡(茴香、青木香)。急性期能直接鎮痛,慢性期則通過溫化寒濕,使病根隨膠狀物從小便排出,體現「標本兼治」思路。

四、關鍵特色

  • 速效與根除並重:15-20丸即止劇痛,長期服用祛除宿疾。
  • 痰瘀同調:既散寒氣,又化膠結之痰濕,符合疝氣「寒凝氣滯痰阻」的病機。

傳統服藥法


青木香7錢半,茴香半兩,蠍梢半兩,陽起石半兩,硇砂(湯化去土,火氣令淨)半兩,硫黃(研細)半兩,白礬(生)2錢半,黑附子(炮,去皮臍)1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於疾發時,秤新綿2錢半燒灰,與藥15丸同研,熱酒調下。甚者加至20丸,即時氣定不上攻,須臾即愈。久有此疾,日服10丸,半月後,小便中當有如桃膠,即病根除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玉藥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玉藥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九。 組成:青木香7錢半,茴香半兩,蠍梢半兩,陽起石半兩,硇砂(湯化去土,火氣令淨)半兩,硫黃(研細)半兩,白礬(生)2錢半,黑附子(炮,去皮臍)1兩。 主治:小腸氣,疼痛不可忍,欲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